经期延长中医怎么调理.pdf

经期延长中医怎么调理.pdf

ID:52945577

大小:142.3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2

经期延长中医怎么调理.pdf_第1页
经期延长中医怎么调理.pdf_第2页
经期延长中医怎么调理.pdf_第3页
经期延长中医怎么调理.pdf_第4页
经期延长中医怎么调理.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期延长中医怎么调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章来自于重庆博粹堂经期延长中医怎么调理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期延长,行经时间延长七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为基本特征。常见于黄体萎缩不全、盆腔炎等疾病及宫内放置节育环之后,属于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范畴,博粹堂中医讲。经期延长的原因:中医认为,女性经期延长的原因有虚实之分,所以调理月经也要分清虚实以后再着手。1、气滞血瘀如果女性平时心情郁闷,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气滞血瘀。或者女性在行经期,生产后感受到寒邪,寒邪阻碍气血运行而形成瘀血。因瘀血阻滞胞脉,新血不能归经,以致经血延期不绝。2、阴虚内热如果女性属阴虚体质,或者因

2、久病耗伤阴液、生产过多,房事过度,使体内阴血亏耗。阴虚内热而血海不宁,经血不能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经期延长。另外,中医的治疗注重整体的察言观色,从女性的气色也可观察出是否有月经不调的现象。这不是因为中医师会看面相,而是中医师认为脏腑、气血发生变化时,都会在人的脸部表现出来。文章来自于重庆博粹堂月经失调往往是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或者气血不足所引起的。所以月经失调的女性往往有唇色或面色的改变。根据经验,月经失调女性的面色一般有以下的变化:1、面色隐隐发青,双颊及鼻间有青筋隐现,唇色暗,眼圈色暗多见于情绪郁闷,易怒的女性。2、面色灰暗,

3、唇色发紫多见于有体内有瘀血的女性。3、面色暗黄或者苍白浮肿,唇色淡多见于脾虚、气虚的女性。4、颜面爱出油,喜欢长小痘痘多见于体内有湿热的女性。5、面色苍白,宛如擦粉一般,双颧红如涂了腮红,唇色红,身体瘦弱多见于气阴两虚的女性。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很多,有外因,也有内因。其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外因常见风寒湿热邪毒外侵,侵淫胞脉,以致血海不宁,冲任不固;内因常见素体虚弱,饮食失调,劳倦内伤,思虑过度,或地理环境改变,调摄适宜等,以致中气虚陷,气不摄血,冲任不固;或情志不遂,大怒伤肝,肝郁失疏,气郁化火,损伤血络,冲脉不固;

4、或素体阴虚,或久病阴伤,或多产房劳损伤,肝肾不足,阴精耗伤,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大怒伤肝,肝郁失疏,气滞血瘀,瘀阻胞宫,血不循经。文章来自于重庆博粹堂诊断要点:1、西医诊断要点1、可有饮食、起居、情志失调、盆腔炎症等病史,或有计划生育手术史。2、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始净,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可伴有经量增多。3、妇科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妇科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慢性盆腔炎者,妇科检查有宫体压痛,附件增粗、压痛等阳性体征。4、卵巢功能检查BBT测定,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适时的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二

5、、中医辨证要点本病辩证以月经量、色、质为主,结合全身证候、舌脉综合分析。一般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伴倦怠乏力,舌淡,脉弱,多属气虚;经期延长,量少、色红、质稠,舌红,脉细数,多属虚热;行经时间延长,月经量多、色红有块、质稠,小腹坠胀,平时带下量多色黄,或伴有阴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属于湿热。本病临床须以崩漏相鉴别,崩漏是经血非时而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其特点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严重紊乱,而本病仅行经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正常,有时可伴见经量增多。文章来自于重庆博粹堂辨证施治:一、治疗原则本病的治疗以固冲

6、止血调经为大法,重在缩短经期,以经期服药为主。气虚者重在益气摄血;阴虚血热者宜滋阴清热,安冲宁血;瘀血阻滞者以通为止,活血化瘀止血。湿热阻滞者,清热利湿,行滞止血。不可概投固涩之剂,以犯虚虚实实之戒。二、分证论治1、气虚失摄证主症:行经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量多、色淡、质清稀,伴怠倦乏力,舌淡,脉虚弱无力。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方药:方用举元煎加减。常用药物:加黄芪、党参、升麻、柴胡、当归、芍药、阿胶、艾叶、乌贼骨等。若经量多者,酌加炮姜炭、五味子、生牡蛎、五味子等温经固涩之品;伴有经行腹痛,经血有块者,酌加

7、三七、茜草根、益母草以化瘀止血;若兼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者,酌加炒川续、杜仲、熟地等补肾益精之品;若气血两虚,可加乌鸡白凤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或加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2次,益气养血。若气阴两虚,可加生脉饮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次,益气养阴。若脾肾阳虚,四肢乏力,畏寒怕冷,加人参、茯苓、白术、巴戟天,薏苡仁,补骨脂,乌贼骨,健脾补肾,调经止血。文章来自于重庆博粹堂2、阴虚血热证主症:经行时间延长,超过7天以上,而周期基本正常,量少,经色鲜红,质稠,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治疗: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方药:方用两地汤合

8、二至丸加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加减。常用药物:生地、地骨皮、麦冬、阿胶、白芍、丹皮、白芍、玄参、黄柏、女贞子、墨旱莲、茜草、益母草、山萸肉、乌贼骨、椿根皮、血余炭。若口渴者,酌加麦冬、天花粉,以滋阴生津止渴;若伴见带倦乏力,气短懒言者,乃气阴两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