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的双主互动探究式教学_力的合成_教学设计.pdf

_的双主互动探究式教学_力的合成_教学设计.pdf

ID:52953150

大小:217.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3

_的双主互动探究式教学_力的合成_教学设计.pdf_第1页
_的双主互动探究式教学_力的合成_教学设计.pdf_第2页
_的双主互动探究式教学_力的合成_教学设计.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_的双主互动探究式教学_力的合成_教学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1期物理通报研究性教学案例研究性教学案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互动探究式教学———“力的合成”教学设计步国平李锦云(镇江市第二中学江苏镇江212004)(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江苏镇江212004)通过“力的合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基本它为指导思想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才有可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能灵活应用.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通(5)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得到平行四边形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则,一来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

2、究的能力,二来可识和实验能力.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探索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在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生积极影响.2教学目标1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及教学处理2.1知识与技能“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一种法则,学(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力的习它不但是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需要,也是为以合成.后学习速度的变化、矢量运算做准备,但矢量的运算(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法则对初学者来说是很难跨越的一个台阶,

3、为此可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关注以下几点.(3)会定性分析合力随两个分力夹角的变化情(1)对于本节教学,改变了过去一贯采用的“验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证性”实验教学方式,而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让(4)知道共点力的概念,会计算在同一直线上学生在已有“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知识基的几个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两个力础上,通过“猜测、实验、归纳、总结”的探究过程,自的合力.己得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所遵循(5)能区分矢量与标量,能用力的合成分析日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

4、实常生活中的问题.验归纳法”.2.2过程与方法(2)学生对矢量的认识还很肤浅,但只要老师(1)采用日常生活中“等效替代”思想来理解合引导得当,注重分析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就目力与分力的概念,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实验前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教学活动应该会比较顺畅,探究来体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过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培养.(2)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独立思考(3)学生在前面已经通过对两段互成角度的位与分组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及移的合成,体验矢量相加的“三角形定则”,虽未

5、提到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已为后面有关矢量合成的研(3)通过课堂实验的设计及操作过程,培养学究埋下伏笔.所以在本节课中,应该加以充分利用,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及一些器材的等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然、水到渠成.替代的实验方法.(4)力的合成规律的探究过程依据的是“等效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替代”思想,学生只有领悟了这一思想,才有可能以(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3—2009年第1期物理通报研究性教学案例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节做得不到位,即使“完成”了后面的教学,学生对(2)通过力的合成的研究与规律的发现,培养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合成、为什么可以进行力的合成、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与科学怎样进行力的合成等等问题的理解都是模糊的.所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以“,等效”思想需反复强调,以使之深入人心.(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板书】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幻灯片)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3教学重难点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

7、就叫做这【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个力的分力.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深刻的理解.5.2实验论证、探究课题【难点】实验的设计;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发现;师生互动: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的跨越;对合力与师:如果两个学生施加在水桶上的力都是200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N,那老师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生:400N;小于400N(已预习过的学生或是参4教学器材加过竞赛的学生).按每小组4人计:木板1块,白纸1张,图钉5师:你怎么知道?有科学依据吗?凭直觉得出结枚,细绳

8、2根(两端做好套),滑轮1组,勾码1组,铅论,像亚里士多德那样靠思辨?笔1支、三角尺1~2个.生:那就做实验.【设计说明】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5教学过程设计究”一节中曾介绍了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课5.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堂教学中,只要有机会,就应当进一步渗透这些研究(1)曹冲称象的故事方法,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2)学生提水和老师提水(图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