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齐鲁文化

浅析我国的齐鲁文化

ID:5296197

大小:180.7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浅析我国的齐鲁文化_第1页
浅析我国的齐鲁文化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的齐鲁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戈鹩堂船希V02.Nb2.LIBERALARTSFANS教育教学2浅析我国的齐鲁文化宋英秀(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盘锦124000)【摘要】东夷文化、周文化和商文化是齐鲁文化共同的文化渊源。由于齐、鲁两国的统治者治国方略不同,使两国文化成为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齐文化的“尚功利”和鲁文化的“尚德义”的特质,齐文化的“空灵”形式和鲁文化的理性表现,都形成鲜明的对照.但这种差异也给双方带来互补性,并使齐鲁文化交融成为必然。齐、鲁文化在春秋时就开始交融,战国时期齐、鲁文化进一步融合,到百家争鸣时达到了高潮,儒

2、、墨、道、法等学派思想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为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作了准备。至秦汉时,齐、鲁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关键词】齐文化;鲁文化;交融【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2—0011—02齐鲁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又是中国传化以儒学为主,以厚重著称,但儒学本身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孔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齐子、孟子、荀子诸位儒学大师一方面吸收各种思想学说的有益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

3、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分,一方面又到各国游历,宣扬和传播儒家学说,使鲁文化在保化。进入秦汉以后,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随着法家学说、阴阳持其特色的同时,有机会与其他地域文化相互吸收,相互影响,五行学说、黄老之学、儒学相继登上统治阶级的政治舞台,齐鲁促进了鲁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齐鲁区文化内容的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齐鲁文化既是一个多样性上。儒家、黄老道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墨家等都在此地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文化范畴。作为历史范畴,自有其历史的局形成,并有深厚的基础,在各自的流传发展

4、中,又互相融合吸收,限性;但作为文化范畴,又有其历史的超越性,齐鲁文化的现代更显示出驳杂宏富、内容充实的特点价值就是这种历史超越性的表现。二、齐鲁文化的简单比较一、齐鲁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齐国的开放型文化是沿海文化的类型;这与鲁国的大陆封齐鲁是西周分封的齐国和鲁国,大致与现今山东省相当.在闭文化是有很大不同。对比鲁文化发展的特点,也可以加深我们西周时期两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传统。据记载,齐国的立国者姜对齐文化开放特点的认识。太公是位具有丰富统治经验的政治家,他受封齐国后,因地制与齐国相比,鲁国地处丘陵

5、地带,位于泰山之阳.这种地域宜,“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齐太公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上的封闭性,使鲁国的经济、政治及思想意识形态都带有封闭(《史记世家》)。他制定了适宜发展的国策,其重点是简礼从俗,的特点。《史记·货殖列传》这样描述鲁国:“邹飞鲁滨洙泗,犹有尊贤赏功,重视经济,崇尚功利,这些政策促进了齐国的发展,也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故其民龊龊。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形成了齐国的文化传统。但是由于两国相邻,文化上存在着相互之饶。地小人众,俭啬,畏罪远邪。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间的吸收和

6、交流。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文化交流进一步加鲁国的经济,长期以来是单一的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很不发达。强。经过数百年的交流和融合,到战国时期,齐鲁合称,成为一个这限制了鲁国经济和文化的对外交流。同时,周而复始、固定不固定的地域概念。司马迁在《史记·儒林传》中说:“天下并争于战变的生产方式,使鲁周的统治阶级目光比较狭小,比齐国统治者国,儒学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这里所说的齐鲁.的思想开放是略逊一筹的。在政治上,鲁国因循用公传统,重主要是地域概念。战国后期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文化形态,明显表礼

7、义飞王道,以礼为治国之纲,保留宗法制度。甚至几百年不变现出四种有代表性的文化倾向:阴阳五行学说、齐法学、黄老道革。这就容易形成守旧自省的思想传统。并影响到民俗和民风。学和儒学。四种文化学说既各有区别,又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三、在融汇贯通中发展的齐鲁区域文化有着内在联系,形成一种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概括地说,战国末我们将齐鲁文化定位于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南方文化与期齐鲁文化有以下几种特色。其一,多元性。齐国、鲁国在初建国北方文化交融的区域文化,事实上,齐鲁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时,既有西周文化,又注意吸收

8、当地文化.所以从文化的渊源和无不体现了多种文化交融的文化成就。基础来看,既有周人的传统文化。又融合了当地土著文化和部分其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就体现了南北文化交流殷文化,所以齐鲁文化的基础是多元的。在以后的长期发展中.的一定特征,而龙山文化,则分布于辽阔的北方区域,横跨数省,齐鲁文化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成分,沿着多元的方向继续反映东西南北各区域文化的交融。交融使龙山文化获得了巨大发展。战国时形成的诸子百家中.许多学派与齐鲁文化都有渊源的成就。例如,龙山文化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