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说课演示文稿.ppt

摩擦力说课演示文稿.ppt

ID:52962426

大小:3.15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15

摩擦力说课演示文稿.ppt_第1页
摩擦力说课演示文稿.ppt_第2页
摩擦力说课演示文稿.ppt_第3页
摩擦力说课演示文稿.ppt_第4页
摩擦力说课演示文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摩擦力说课演示文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摩擦力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

2、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全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勇气、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3.教材的重难点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教材简析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和学法教学之重,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

3、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教学程序设计(一)教学结构编排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结构和相应的具体操作:教学程序:设置情景研究问题形成理论应用拓展具体操作:实验引入师生互动总结归纳达标练习(3分钟)(22分钟)(3分钟)(12分钟)请男女两个学生举行一场拔河比赛设计意图:1、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的

4、疑问。2、重视学生的体验,以人为本,让学生体会手和绳子之间的感觉,激起学生研究摩擦力的兴趣。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教学程序设计二、教学执行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设计意图: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发散学生的思维。2、让学生设计和直观看到有效果的摩擦力,便于学生理解摩擦力,突破难点。3、让学生经历科学定义摩擦力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教学程序设计二、教学执行过程2、研究问题,师生互动演示自己动手实验体会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教学程序设计二、教学执行过程3、研究问题,学生探究砂布长木板玻璃板钩码学生活动

5、:一个学生上讲台实验。实验过程中,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如发现台上学生操作有误,即可举手取而代之。教师活动:从旁引导和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设计意图:1、提高学生的质疑、把握探究问题要点的能力。2、引导学生掌握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教学程序设计二、教学执行过程4、研究问题,学生探究设计意图:创设应用知识于实践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并经历设计、探究等实践活动,引起自身认知结构的扩展与创新。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教学程序设计二、教学执行过程5、当堂反馈,学生反思题目在校发资料《课时掌控》中对应知识点选题,

6、先做后讲第3节摩擦力。一、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力被称摩擦力趋势(静摩擦力)四、探究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0≤f≤Fmax(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可在匀速直线滑动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探究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静摩擦力方向五、改变摩擦力的方法实例:(略)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反思教学程序设计二、教学执行过程6、板书设计,课堂小结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

7、教学反思1、探究式课堂教学并非一帆风顺,课堂越开放,教师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就越多。教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特别是及时分清突发问题对本课的教学价值,调整教学策略。如何变干扰为资源,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是我们物理教学的永恒课题。2、由于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由于这一节教材的容量较大,本节内容对实验班可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平行班,最好是分为两节课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第二节课在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

8、方法,以及塔伦“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