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pdf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pdf

ID:52977913

大小:380.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5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pdf_第1页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pdf_第2页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pdf_第3页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pdf_第4页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仪器分析专业名词英文及名词解释一、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1、透光率(transmittance):透过样品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2、吸收度(absorbance):透光率的负对数。**3、生色团(chromophore):含有π→π或n→π跃迁的基团。4、助色团(auxochrome):含孤对电子(非键电子)的杂原子基团。5、摩尔吸收系数(molarabsorptivity):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收度。6、比吸收系数(specificabsorptivity):一定波长时,溶液浓度为1%(

2、W/V),光程为1cm时的吸收度。7、红移(redshift):化合物结构改变(共轭,引入助色团,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的现象。8、蓝移(blueshift):当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受溶剂的影响等原因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的现象。也称短移(hypsochromicshift)。9、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10、减色效应(hypochromiceffect):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11、末端吸收(endabsorptio

3、n):在短波长处(200nm左右)只呈现强吸收,而不成峰形的部分。12、标准对照法:在相同条件下配制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在选定的波长下分别测定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样品浓度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413、K带: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强吸收,ε>10。*14、R带:由n→π引起的吸收带,弱吸收。15、吸收带:吸收峰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带位置(R、K、B和E带)。16、B带和E带:芳香族(含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二、荧光分析法1、荧光(fluorescence):由第一激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任一

4、振动能级时发射的光。2、振动弛豫(vibrationalrelaxation):在同一电子激发态能级中由较高的振动能级向下跃迁至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无辐射跃迁),以热能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3、内部能量转换(internalconversion):受激分子将能量转变为非量子化的热能而回到电子基态(无辐射跃迁)。4、体系间跨越(intersystemcrossing):从第一电子激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无辐射跃迁转移至激发三线态的高振动能级。5、激发光谱(excitationspectrum)、荧光光谱(fluorescences

5、pectrum):荧光强度与波长的关系谱图。6、荧光效率(fluorescenceefficiency)或荧光量子产率(quantumyield):φf=发射荧光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7、荧光熄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度降低,或荧光强度与浓度不呈线性关系的现象。8、荧光寿命:除去激发光源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需的时间。9、斯托克斯位移(stokesshift):荧光分析法中,发射的荧光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波长的现象。10、磷光(phosphorescence):从

6、第一激发三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任一振动能级时发射的光。11、拉曼光(Ramanscatteringlight):光子和物质发生非弹性碰撞改变光子的运动并发生能量交换的散射光,其波长和入射光不同。三、红外分光光度法1、红外光谱:由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2、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振动能级由基态(V=0)跃至激发态(V=1)所产生的吸收峰。3、泛频峰: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的总称。4、特征峰(characteristicabsorptionband):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5、相关峰(correlat

7、ionabsorptionband):由一个官能团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6、振动自由度:基本振动的数目。非线性分子:f=3N-6;线性分子:f=3N-57、红外非活性振动:振动过程中分子偶极矩变化为0。8、红外活性振动:能吸收红外线发生能级跃迁的振动。产生红外光谱的两个必要条件:○1νL=△V·ν;○2△μ≠09、费米共振:某一振动的倍频出现在另一个振动的基频附近,使倍频峰强度增加或分裂的现象。-110、指纹区:1250~200cm区域。该区域内可确定取代基的位置以及双键的顺、反取代。-111、特征区:4000~1250

8、cm区域。该区域内可确定化合物中主要存在的官能团。四、核磁共振波谱法1、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而发生自旋能级跃迁的现象。2、进动(precession):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轴绕回旋轴以一定夹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