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谜团.pdf

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谜团.pdf

ID:52995689

大小:359.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9

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谜团.pdf_第1页
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谜团.pdf_第2页
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谜团.pdf_第3页
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谜团.pdf_第4页
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谜团.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谜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 杰: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张 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100872)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谜团的由来,并为破解该谜团提供一种可能的视角。本文的讨论表明,国有银行之所以能在真实资本极少得到补充且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保持稳定,是因为国家与居民在中国特殊的改革背景下建立起了一种奇妙的资本联盟。由于在这种联盟中,国家以声誉入股且具有不可分性,因此,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可行方式是谋求改变资产结构,而不是试图重组资本结构。关键词:资本金 金融剩余 国家声誉 国有银行改革一、引言关于银

2、行的资本金问题,在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中早有详尽而成熟的阐释,原本很难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或者提出新的看法。可是,在中国,就是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不时成为学术界尤其是政策层关注的焦点。尽管近年来人们围绕国有银行资本金问题发表了不少议论,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成果则是描述性和对策性的,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文献极为少见。人们之所以不肯深究国有银行的资本金问题,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大概是认为资本金并不是影响国有银行绩效的主要变量。大部分文献倾向于支持,国有企业的高借贷偏好以及把国有银行资金作为免费资本使用的心理定势是问题的关键(

3、张春霖,1996;平新乔和蒋国荣,1994)。有些研究成果还认为经济环境或地域因素是解释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成因的第一变量,大致能够解释70%,而银行自身的产权、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只是第二变量,只能解释30%(易纲,2002)。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是笔者近年来一直留意的一个研究领域。既有的研究(张杰,1997;1998;1999)表明,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居民存款实际上起着替补国家注资的作用,在国家的有力担保之下,国有银行完全可以把居民储蓄存款的相当一部分视作自有(国有)资本;由国家直接注资与在国家担保下吸收存款,其效用是完全等价的

4、。国有银行确立以债务性注资为核心的资本结构,其精妙之处在于使国有银行的产权拥有者与真实出资者相分离。债务性注资在资本结构中占的比重再大,体现的也只是债权而不是所有权。结果,国家一方面不需要直接拿出钱来,减轻了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并没有放弃国有产权从而继续保持金融控制,可谓一举两得。既然如此,国家既无补充资本金的激励,也无补充资本金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真正重要的是国家的担保能力和人们对国家的信心,而不是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本文的讨论是对笔者既有研究的扩展和深化,其大致结构如下:第二节通过描述改革以来国家在储蓄投资领域地位的戏剧性变化以

5、及由此锁定国有银行角色的过程,为全文的讨论提供一个基本背景;第三节考察国有银行资本金从无关轻重到凸显其重要性的过程;第四节给出一个国有银行资本金的简单代数式并据此说明国家退出的两难困境;第五节讨论国家作为国有银行事实上的委托人的低资本金偏好、股权回报与退出路径;最后,在第六节给出本文的分析结论。302003年第1期二、国家退出的不对称、金融剩余与国有银行角色在改革以前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既是主要的储蓄者,也是主要的投资者。如在1978年的国民储蓄结构中,政府部门所占比例达4218%,企业和居民部门分别占33165%和23155%

6、。若考虑到企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家直接控制下的国有企业,则政府部门实际支配的国民储蓄份额大致超过70%。与此同时,全部投资则基本上由国家“包办”。改革以来,以上格局发生了迅速而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国家逐步从主要储蓄者的位置上“退出”。据粗略估计,在2000年的国民储蓄结构中,政府部门仅占去不到3%的份额,即使是加上企业部门中政府可以施加影响的国有部分,其总体比例也不会超过10%;而居民部门所占比例上升到84%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家在完成储蓄退出的同时,依然占据着主要投资者的位置。如1998年,国有部门(相当于政府部门)的投

7、资增长了28%,而民营部门(统计范围宽于居民部门)只增长4%;在1999年,居民部门投资只占GDP的17%(Stern,2001),而同期这个部门的国内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其工业产出占全部工业产出的比例(包括乡镇企业)更是达到71.79%(ChenweiandZhangjie,2002)。无疑地,改革以来,国家的储蓄与投资退出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态势。国家不再是主要的储蓄者,却依然是主要的投资者,筹资问题便一下子凸显出来。当然,仅从理论上讲,作为拥有“暴力潜能”的国家,可资其使用的筹资手段还是不少的,诸如增税、发行货币以及

8、举债等。可事实表明,国家通过以上手段只能筹措到十分有限的资金。首先,增税无疑是一种最直截了当的筹资方式,但在特殊的改革背景下,它一方面受税基狭窄的约束,征税对象只能局限于税负已经很重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受改革支持水平的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