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pdf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pdf

ID:52996282

大小:113.9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4-09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pdf_第1页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pdf_第2页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pdf_第3页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pdf_第4页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应对策略黄益平这次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主要集中在美国的次债市场,但现在不仅包括货币、债券和股票等的所有金融市场全线崩溃,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也全部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危机。2008年年初,七国集团曾经估计本次金融危机的成本为约四千亿美元,随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这一数值提高到一万一千亿美元。现在看来这些估计与实际结果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表明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经济学家对危机的严重性普遍估计不足,这也可能是危机连续升级的原因之一。美国大约一万亿规模的次债市场的问题

2、引发如此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确实令人意外。但究竟是什么经济、市场机制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与发展?中国也已经深受金融危机之害,从而彻底否定了所谓中国已经与美国经济脱钩的论断。不过金融危机到底以什么渠道冲击中国经济?中国应对全球危机的策略又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这些问题正是本文准备集中讨论的。不过,因为危机本身还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也还在不断深化,有关金融危机与中国政策的课题也有待于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而非提供结论性的答案。一、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次债危机自2007年8月爆发以后的路径用惊心动魄

3、来概括并不为过。反应金融风险变化的信贷违约掉期在2008年3月贝尔斯登拯救、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10月大型金融机构濒临破产边缘达到局部最高水平(见图一)。不过如果考察金融危机的发展与扩散,2008年的两大事件就特别值得关注,一是上半年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现问题,这两个机构实际是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而且它们基本不涉及次贷业务。两房的问题说明危机开始超越原来次债的范畴。二是下半年雷曼兄弟破产,以及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并购、美林证券被美洲银行收购。投资银行崩溃反映了交易对手风险剧增和金融机构脱媒。至此,次债危机已经演变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机。(1.1)

4、、影响本次危机的三个独特因素这次金融危机的形成从表面看与以前的危机并无太大差别,即流动性过剩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泡沫破裂又带来一系列的金融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格林斯班由于*本文是为2009年2月18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讲座而作。因是非成熟稿,仅供内部讨论,未经作者同意请勿引用、复制或刊登。11在位期间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而受到广泛的批评。不过,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使得这次金融危机达到了几乎前所未有的程度:(一)、宏观经济稳定增强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并促进了融资杠杆化;(二)、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放大了风险偏好的震荡;及(三)、金

5、融结构产品和住房按揭融资等创新扩散并增大了风险。图一、美国大型金融机构与非金融企业的信贷违约掉期(基点)600雷蔓兄弟破产400贝尔斯登救助20001/1/074/1/077/1/0710/1/071/1/084/1/087/1/0810/1/08大型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资料来源:花旗集团。过去十几年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稳定性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主要经济指标的波动区间日益收窄、经济增长速度越来越快、通货膨胀水平稳步下降、短期政策利率不断回落、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持续改善、全球流动性快速增加。导致经济不稳定性下降的原因很多,但基本上可以

6、分为政策性和技术性两类因素。政策性因素主要指决策灵敏度、可信度提高。技术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也减少了经济活动的过度调整,其中一个突出例子是利用计算机联网灵活调整库存,降低了生产波动。这些变化给金融投资带来了重大影响,经济稳定性增强既减少了金融投资的风险,却也降低了投资的名义回报率。投资者因而热衷于追逐高回报的投资机会,而且因为高风险产品的投资回报高但实际风险并不大,投资者愿意接受的风险资产的范围不断扩大,融资杠杆化也非常普遍,许多金融机构债务占资本的比例达到十几1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泡沫的分析,请参见卢锋、刘鎏,“格林斯潘做

7、错了什么?美联储货币政策与次贷危机关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文讨论稿,C2008008,2008年12月。2倍甚至几十倍。所有这些变化令风险溢价不断受到挤压,比如新兴市场债券的平均利差从1998年中的14个百分点挤压到2007年中的两个百分点以下(见图二)。实际上表明资产价格泡沫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一些会计和投资评估方法则增强了金融市场的“顺周期”行为,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按现行市场价格估值资产的会计方法。“市值估价”的原本目的是为了增强风险控制,但结果却对资本市场波动推波助澜。市场上升的时候,资产和回报迅速增长,改善市场预

8、期和投资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上涨。但一旦市场下跌,资产和回报就会减少,迫使许多机构收缩信贷、抛售资产甚至强制平仓,从而进一步将市场推向深渊。另外,很多职业投资者根据评级机构的评级做投资决策,也造成了群体效应:随着评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