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pdf

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pdf

ID:53009028

大小:165.2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1

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pdf_第1页
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pdf_第2页
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pdf_第3页
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pdf_第4页
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彭红卫1周禾2(1三峡大学文学院,湖北宜昌443002;2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1906年王国维第一次将西方心理学“人格”概念导入屈原研究,开心理学意义上屈原人格研究的先河。一批现代学者踵武王氏,使屈原人格研究摆脱了古典屈学伦理价值取向的一元局面。建国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当代学者纷纷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微观研究和宏观审视,并在90年代以后向纵深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以心理学意义上屈原人格研究成果为对象,对二十世纪大陆屈原人格研究进行梳理,进而作

2、扼要的审视与检讨,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关键词:屈原;人格;二十世纪;研究述论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群星丽些方面,是对屈原人格不自觉的局部揭示。第二,天,精英辈出,屈原正是这一时代卓异的诗人,也1906年,王国维第一次将西方心理学“人格”概念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赋“惊采导入屈原研究,开心理学意义上屈原人格研究的绝艳”的艺术魅力和屈原“与日月争光”的人格魅先河。五四以后,西学东渐,大批学者踵武王氏,力一直吸引着历代学者沉潜屈学,剔抉爬梳,探挟小学之长,融西学理念

3、,自觉地、客观地揭示屈赜索隐。特别是屈原的人格光芒更是烛照人类的原人格,将屈原人格研究推向宏观而科学的学术灵魂,使一代又一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精神困轨道。第三,建国以后,老一辈学者继续潜心屈学境中,借解骚拟骚,自觉肩负历史的责任和文化的科学研究,在屈原人格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的使命,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性转化,铸造了中绩。新时期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后文化热和方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之链。屈赋是法热的兴起,一批中青年学者纷纷用人格心理学一种文学原型,屈原人格是一种人格原型,因而的理论和方法对屈原进行更深入细致的微观研我们

4、徜徉于屈赋迷离惝恍的艺术幻境,涵泳屈原究和宏观审视,并在90年代以后向纵深发展,取伟大高洁的人格之光,既是从范式意义上复现轴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心时代的文化辐射,也是从精神资源上发掘和弘古典屈学长期禁锢于封建经学的牢笼,考扬民族精神,寻求它的现代价值。据、音义、义理构成其基本内容与方法,对屈原其屈学肇始于西汉初年,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人其作的评论又囿于感性直观的思维方式,对屈历史。屈原人格研究一直是屈学焦点之一。与屈原人格作道德伦理的一元价值取向,因而伦理学学的发展大致相对应,屈原人格研究可分为三个意义上屈原人格研究的科学性大

5、打折扣。有鉴于阶段:第一,自汉初迄清季,历代学者虽没有用此,笔者拟以1906年王国维的屈原人格研究为“人格”一词来评论屈原,但对其人的性格、气质、起点,以心理学意义上屈原人格研究成果为对能力、品行等多有阐发,并集中在忠君爱国的伦象,对二十世纪大陆屈原人格研究进行梳理,进理层面。这些感发式的阐述,包含了“人格”的一而作扼要的审视与检讨。为了论述的方便,笔者!!!!"基金项目:三峡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8《江淮论坛》2005年第1期分两个阶段展开:1906年至建国为第一阶段,建警而又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屈原的悲剧人格。国至今

6、为第二阶段。稍后,谢无量、支伟成承梁氏衣钵,1923年分撰《楚辞新论》和《楚辞之研究》,详细申论屈原(一)人格。谢无量认为“大凡要研究一个人的思想,先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学要研究他的人格”,而屈原的人格是“创造的、自术研究开始现代转型。率先以西方学术理路介入信的、自决的”,因而他“爱国心甚热”。正因为屈屈原研究的是王国维。(学界有人论断清代以前原爱国,才有不少“刺君之词”,表现了敢于“显暴的楚辞学者没有用“人格”一词来评价屈原,认为君过”的勇气。进而谢氏认为屈原的爱国精神“鼓“梁启超首次将西方心理学词语‘

7、人格’运用于屈舞楚国的国民来做那创造的事业”。⑤(P94)谢氏前所原的研究,这才对其性格和品德有创新的阐发”。未有地推崇屈原的爱国心并探求其源和精神力此说不确。)1906年,王国维相继撰写了《文学小量,后有闻一多、郭沫若嗣响之。支伟成则在《楚言》和《屈子文学之精神》两文。在《文学小言》中,辞之研究》一书中专列一章《自屈原文学作品中王氏认为,“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体现之屈原人格》来探讨屈原人格。支氏从“少年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时代之怀抱”、“改革社会之根本观点”、“失败之亦自足千古。故无高

8、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悲哀”“独立不迁”“自杀殉志”五个方面,立足文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本,条理出屈原人格的部分特质和发展历程。⑤言”①(P778、779)是此四人共同的审美追求。王氏以“超(P337)支氏虽多依梁氏之论,但动态考察屈原人格功利”和“真”衡定四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