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pdf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pdf

ID:53021701

大小:2.45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12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pdf_第1页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pdf_第2页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pdf_第3页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pdf_第4页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1卷第4期中国地质Vo1.41,No.42014年8月GEoL0GYINCHINAAug.,2014刘杰,操应长,樊太亮,等.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fJ[J].中国地质,2014,41(4):1399—1410.LiuJie,CaoYingchang,FanTailiang,eta1.Ananalysisofthesourcgsystemanditsefectonthereservoirofthemiddle-lowersubmemberof3MemberofShahejieForm~ion

2、inMinfengarea,Dongyingdepression[J].GeologyinChina,2014,41(4):1399-1410(inChinesewithEnglishabs~ac0.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体系及其控储作用刘杰操应长樊太亮L刘惠民(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4冲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

3、015)提要:民丰地区是东营凹陷油气勘探中的重要部分,其中物源体系分析对沉积体系研究及储层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古地貌控制了沉积体系展布的基本格局,陈南断层下降盘、民丰洼陷腹部以及辛镇地区为砂体沉积提供了所需的可容纳空间。特征元素分析以及砂分散体系研究表明,沙三段中下亚段沉积时期,民丰地区发育了三大物源体系,沉积原始组分的供给主要来自北部陈家庄凸起、东部青坨子凸起以及南部盆外水系的注入。在该时期,辛镇地区F1、F2主断裂形成的构造调节带可作为南北向物源输送通道,东部物源体系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南端与南部盆外水系的北部分

4、支于辛镇地区发生交汇。由于沉积原始组分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因此,不同物源体系控制下的沉积原始组分造成了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特征的差异性。混源区与东部物源控制下的储集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弱压实,粒间原生孔发育,孔、渗性良好,优于南部以及北部物源体系控制下的储层物性,但南部储层含油性高于东部,混源区储层含油性最好。关键词: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下亚段;物源分析;储集特征中图分类号:TEl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657(2014)04—1399—12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沉积体系紧邻沙三段下亚1地质背景段油页岩

5、分布,具有非常优越的油源条件,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和有利的圈闭构造条件,具备形民丰洼陷位于东营凹陷东北部,北以坨一胜一成隐蔽性岩性油气藏的潜力和可能性】。经勘探证永断裂带为界,与陈家庄凸起相邻,东经青坨子凸实,自20世纪6O年代以来,该区沙三中亚段储层中起,南至中央隆起带东段辛镇构造带口~。区内北部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1995年丰11块上报探明储量主要发育坨一胜一永断裂带东段的永安镇断裂带74x10t,民丰洼陷北斜坡区的永安镇油田已发现储(图1),近NWW向展布]。辛镇构造位于中央隆起量超过5000x10t,但由于物源

6、体系发育规律及沉带东部,是一个轴向近EW不对称的狭长背斜,主要积体系展布认识不清,严重阻碍了该区岩性油气藏由北翼的营8断层控制。沙三段整合于沙四段之的识别和预测n1。上,主要处于湖盆的断陷发育期喁。收稿日期:2013—08—09;改回日期:2014—04—2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6—003;2011ZX05051—001)资助。作者简介:刘杰,女,1987年生,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沉积学和层序:1~@;E-mail:liujie_cugb@aliyun.com。http://geochina

7、.cgs.go~cn中国地质,2014,41(4)中国地质其中Ba/Mn值最高,一般大于2O,最高可达140左主,南部物源开始发育(图4一C、D)。右,Mg/Mn值相对较高,一般为2O~80,A1/Mg值一z6五级层序发育时期,砂砾岩百分含量等值线般为15~50;其他比值变化不大,一般小于10。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南部和北部,东部和南部研究区东部Y31和Y101井,特征元素谱图为单等值线分布范围均明显增大,砂砾岩含量明显增峰型,Mg/Mn值为高值,其范围一般为20~50,相比高,北部等值线分布范围有所扩大,东部和南部砂

8、于北部物源体系,其值相对较低;其他比值也较低,砾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在研究区中部开始发生交汇,一般小于10。向盆地内部,X163与Yg544井等仍保反映了研究区北部、东部和南部物源并存,并且东持Mg/Mn高值,北部至T158,南部至X165井,单峰部和南部物源规模明显增大,在辛镇构造带开始发型特征明显,均受到东部物源体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