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及综合防治-论文.pdf

大豆病虫害及综合防治-论文.pdf

ID:53026097

大小:104.65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2

大豆病虫害及综合防治-论文.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大豆病虫害及综合防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豆病虫害及综合防治宋玉辉(黑龙江省军川农场154244)摘要: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也称为大豆。是世界上有一丛灰色鳞片。前翅狭长,灰褐色,前沿自肩角至翅断有一白色最重要的豆类。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边,进翅基1/3处有一金换色横带。后翅黄白色,外缘褐色。贵高原一带。大豆在中国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5000年历1.2卵:椭圆形,长0.5-0.8mm,宽0.4mm。表面有雕刻纹。史,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1.3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1

2、4—18mm,背线、亚背线、气重要作物。门线、气门下线均明显。关键词:大豆:虫害:病害1.4.蛹:长约9-lOmm,黄褐色。一、大豆食心虫2、生活习性:以老熟幼虫在豆田和晒场周围土表下3-6cm处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俗名小红虫、大豆荚蛀结茧越冬。对黑光灯趋性较弱。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隔日开始产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区。卵,卵多产在荚毛多的豆荚上。产卵部位多在荚上的细毛间和萼i、形态特征片下面,少数可产在叶柄上。豆荚螟幼虫的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1.1成虫:深褐色或黄褐色

3、,体小。前翅前沿有向外斜走的1O豆荚中部,而食心虫的脱荚孔多在豆荚一侧。土壤饱和水分达到条黑紫色短斜纹,外缘内侧臀角上方有一自斑状区,区内有3个50%以上时,越冬幼虫多不能破茧而死亡。紫褐色小纵纹,上下呈排状排列。雌蛾翅缰有3根,色深,腹部莫3、综合防治:端呈纺锤形,产卵器突出。雄蛾翅缰1根,色淡,腹部末端较钝,毛3.1农业防治:束显著。3.1.1合理轮作。避免与寄主作物轮作,最好实行水旱轮作。1.2卵:椭圆形,稍扁平,有光泽,刻纹不明显,出产时白色,3.1.2灌溉灭虫。有条件的地区可在秋冬多次灌溉

4、,促使越后变黄色至橘红色。冬幼虫死亡。1.3幼虫:幼虫共有4龄。前胸盾板浅黄,头部黄褐色,臀板3.1.3适当调整播期,使结荚期避开成虫产卵高峰期,可减颜色较前胸盾板浅。胸足和腹足短小。轻危害。1.4.蛹:长纺锤形,黄褐色,长为5-7mm。腹部背面2~7节前3.1.4尽可能利用抗虫品种。后缘各有一横列刺状突起,第8一l0节仅有一列较大的刺。3.2化学防治:对豆荚螟的防治应在成虫盛发期或卵孵化盛2、生活习性期前施药,以毒杀成虫和初孵幼虫。每667m用50%倍硫磷乳大豆食心虫在我国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

5、土壤中做茧油,50%杀螟硫磷乳油50—7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20ml或越冬。东北地区越冬幼虫一般于次年7月中旬开始陆续破茧而5%锐劲特悬浮剂20—30ml,兑水50-70kg喷雾。也可在成虫盛发出,爬至土表重新结茧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达到盛期,蛹期期用敌敌畏熏蒸。为12天。8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期为5-8天。幼虫8月中旬开3.3生物防治:可在卵期释放赤眼蜂,也可在老熟幼虫入土始蛀荚,八月下旬为盛期,9月份开始脱荚入土做茧越冬。前。田间湿度大时施用白僵菌防治幼虫。成虫有趋光性,卵多产

6、生在豆荚上,少数产生在叶柄、侧枝及3.4加强防蚜治蚜工作。改善栽培管理,适时早播,清除田间主茎上。大豆食心虫在田间的发生时期和危害程度主要和气候条杂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各地可根据情况,因地制宜的选用抗件、大豆品种、耕作栽培措施等因素有关。温湿度直接影响食心虫病丰产品种。的生长发育和田间消长,低温高湿有延长成虫寿命的趋势。从品三、大豆胞囊线虫种来看,一般荚毛多的品种着卵多,受害重;荚毛少的品种着卵1、症状识别:大豆受害后,植株矮化,叶片变黄褪绿,生长瘦少,受害轻。同时也和荚皮组织结构有关。另外,和

7、播种的早晚,连弱,花期延长。地下根系发育不良,根瘤稀少,侧根增多,须根上附坐情况等也有关。有大量白色小米粒状颗粒,即线虫的包囊,后期变褐色,落入土中。3、综合防治2、病原特征:病原线虫为大豆胞囊线虫,属易皮科,胞囊线虫对大豆食心虫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属。卵为蚕茧状或椭圆形,形成于胞囊中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3、发病规律:病原线虫只要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随意3.1农业防治:带有胞囊的土块混杂在种子种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胞囊的抗3.1.1.选用抗虫品种。逆力极强,其中的卵可存活

8、多年。线虫一年可产生多代。线虫在田3.1.2适当调整播期。间主要通过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种子种夹杂的胞囊是远距离传播3.1.3合理轮作。的主要途径。土壤条件、耕作栽培措施、环境因素、品种抗性等对3.1.4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减少越冬基数。病情有明显影响,一般通气性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或干旱贫瘠3.2化学防治:每667nr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的土壤适于线虫生长发育。利于线虫生长发育的土壤温度为酯乳油15—20ml或5.7%百树菊酯乳油40—50ml,或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