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对外传播研究-论文.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对外传播研究-论文.pdf

ID:53030599

大小:277.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4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对外传播研究-论文.pdf_第1页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对外传播研究-论文.pdf_第2页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对外传播研究-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对外传播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7卷第3期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1.17.NO.32015年6月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Jun.20l5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对外传播研究王君(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01)摘要:接受美学,作为一种以读者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理论体系,在文学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接受美学视角对典籍英译进行细致探讨,不仅丰富了典籍翻译研究的维度与深度,而且有利于我国的典籍英译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走得

2、更远。关键词:接受美学;读者;典籍英译;对外传播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7X(2015)03.0041。03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社会的共同期待,一、接受美学理论的概述与发展即“公共期待视野”。“期待视域”指的是读者在欣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赏一部作品时本身主观带有的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期产生于德国,经过十年的发展和研究,于20世决定了读者对该部作品的审美评价,也就是说读者纪7O年代发展成为德国文学界的一个重要流派。的期待视域是该部作品成功与否,受欢迎与否的决20世纪70年代后期

3、接受美学在西方应用于翻译研定条件之一。究领域。治·斯坦纳于1975年详细叙述了阐释学接受美学强调读者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积翻译模式后,接受美学便成为当代翻译研究的一个极参与,它还强调读者的积极参与与其对阅读作品重要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接受美学传入我的理解相辅相成,对作品的被接受起着决定性意国,激起了文学理论界的巨大热情;而且,其影响义。因此,读者对文学作品及艺术作品的接受才是已远远超出文学理论界,渗透到人文学科的各领作品的历史本质之所在,而绝非是单纯地艺术家对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接受美学进入我国翻译作品的创造。正如姚斯所指出的

4、:“在作者、作品研究的视野,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沃尔夫岗·伊塞尔(WolfgangIser)和汉斯·罗分,或者仅仅做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伯特·姚斯(HansRobertJauss)是接受美学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使命如(Rezeptions~sthetik)的重要代表人物。伊塞尔将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文学阅读阐释为读者与文本协力进行的交流活动。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这一过程中读者不断与作者进行着争论、商榷、对的经验视野之中。”LlJ话等交流活动,读

5、者也因此被“赋予了参与作品意二、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现状义构成的权利”。姚斯认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作者、作品、读者三者有机结合的整体,作品的当前,“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重要位置。广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义的文化软实力包括一个国家的制度、价值观、感共同作用的结果。姚斯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是“期染力和影响力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待视野”(horizonofexpectation)。他认为阅读期待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成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既是读者因个体情感倾向、审美趣味和艺术理想所的必然趋势。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的就是

6、要扩大中形成的个人要求和期待,即“个人期待视野”,也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进中国文化与异域文收稿日期:2014—1卜22基金项目:辽宁工业大学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X201330)作者简介:王君(1979一),女,辽宁葫芦岛人,讲师,硕士。42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化交流融合,提高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L2J。研究家,掀起了一股海外汉学经典研究的潮流。中华典籍因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二、从接受美学视角审视中国文优秀的社会成果而成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因化典籍英译和对外传播此

7、,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实施过程中,为了全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旨在推方位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典籍翻译工作受到了前动中西文化交流,促进国外读者通过典籍译作更好所未有的重视。从国家和政府相关机构方面来说,地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的理解与认知。自十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资金上,都予以文化典籍八届三中全召开以来,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及外译大力支持;与此同时,从国内到国外,中国文“文化输出”成为了中国文化建设的重点,受到全化典籍外译研究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领导者和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在此背景下,从接(一)中国文化典籍翻译队伍的第一

8、支力量是受美学视角对典籍英译进行细致探讨,不仅丰富了国内学者。尽管汉语典籍外译研究起步较晚,却取典籍翻译研究的维度与深度,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解得了一批令人欣喜的成果,而且发展潜力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