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学教育意蕴及其现代思考-论文.pdf

儒家经学教育意蕴及其现代思考-论文.pdf

ID:53032926

大小:457.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4

儒家经学教育意蕴及其现代思考-论文.pdf_第1页
儒家经学教育意蕴及其现代思考-论文.pdf_第2页
儒家经学教育意蕴及其现代思考-论文.pdf_第3页
儒家经学教育意蕴及其现代思考-论文.pdf_第4页
儒家经学教育意蕴及其现代思考-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经学教育意蕴及其现代思考-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第3期熬肓诌靠No.3,2015(总第203期)THEMODERNEDUCATIONJOURNALGeneral,No.203·教育史·儒家经学教育意蕴及其现代思考木黄明喜摘要:儒家经学教育意蕴有三:着眼伦理本位、重视经学文献知识的学习和强调经世致用。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认识路径以辨析儒家经学教育意蕴所折射出来的两重性。关键词:儒家;经学教育意蕴;认识路径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62(2015)03—0085—06如何看待儒家经学教育,特别

2、是读经有什么中国传统教育自孔子之后一直以儒家经学教作用?在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基于不同育为主体,一部中国传统教育史,就其主流与实质的立场持论不一,全盘否定者有之,极力肯定者亦来说,可谓一部经学教育发展史。那么儒家经学有之。笔者以为,与其笼而统之地评论儒家经学教育有哪些意蕴呢?依据儒家道统、学统与政统教育的功过是非,不如认真梳理出儒家经学教育三者之间互动的内在维度,可以从教育旨趣、内容的意蕴所在,继而以此为切人点,多层面多视角来以及作用三个层面来窥探儒家经学教育的意蕴。关照儒家经学教育的历史既往和未来走向。其

3、一,着眼于伦理本位。儒家经学教育以伦理为旨趣,着重讨论人自身、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问题。主张人伦世界是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人无法脱离人伦关系而存在。历史地看,儒家经学教育肇基于孑L子,传播于这一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在《易经》、《论语》、《孟子夏,拓展于孟子和苟子,而后经历以“五经”为子》、《大学》等早期儒家的教育经典之中。譬如主体教育形态的汉唐经学教育和以“四书”为主《易经·家人》这一卦原本是记录家务卜筮活动体教育形态的宋明理学教育,不断地随着时代变的,卦辞仅有“利女贞”三个字,而其《彖传》进一革而

4、演化。儒家经学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习得步解释说:“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并因此产生出源远流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长的经学。一言以蔽之,所谓经学,乃是专指以注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解、阐释儒家经典为务的学术。_l在中国的传统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显然,这是儒家典型的学术文化中,经学是最为核心的学术体系。自汉“齐家为治国之本”的伦理本位教育宗旨之反映。武帝以降,经学被确认为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而以孟子根据他的历史研究,认为夏、商、周三代庠序

5、其为载体的经学教育是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之类的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教育模式。民亲于下。”纵观中国传统教育历史的发展,孟收稿日期:2015—05—03作者简介:黄明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广州,51063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宋明至民国‘四书’主体教育形态嬗变研究”(项目编号:10YJA880046)研究成果。·85·儒家经学教育意蕴及其现代思考子堪称是把“明人伦”作为学校教育目的的第一《诗》、《书》、《礼》、《春秋》(《乐》亡佚,据说毁于人。之后的《大学》更为

6、明确地提出“大学之道,秦火)到汉武帝时代之所以称为“五经”,受到统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伦理命治者、学者以及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其根本原因在题。从《易经》、《孟子》到《大学》中对许多关涉于“五经”是载道之文,儒家所遵循、宣扬的一整教育伦理命题的教育宗旨及教育目的的表达和阐套价值体系——“道”,均是通过儒家经典方得以述影响巨大,牵引着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学校明确并能够阐发出来的。最初在汉武帝时,儒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发展走向。当然,学文本被立为太学博士经典的只有《诗》、《书》、就先秦经学教育中有

7、关倡导和实践伦理本位的教《礼》、《易》、《春秋》五种文本。汉武帝立五经博育思想论述来说,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孔子。士,标志着“经”及“经学”的封建社会官学教育的通过阅读《论语》这一儒家经典,不难发现孔正式开启,也意味着先秦原始儒学由此而嬗变为子一生都是以伦理教育为主体,高度重视个人的经学教育。在儒学文本不断经学化的历程中,根道德修养,要求人人努力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成据统治阶级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经学教就“仁者爱人”的道德理性意识,用道德关系为杠育的范围也有所放大,从汉代的五经、七经而至唐杆去建立起有序和谐的

8、礼乐社会。代的九经、十二经,宋代则又将《孟子》升格为经,其二,重视经学文献知识的学习。就知识形结果形成《诗经》、《书经》、《周礼》、《仪礼》、《礼态学的层面而言,经学教育指以儒家经典为核心记》、《易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教育内容,结合官学、私学以及书院教育制度和儒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儒学学教育精神的教育形态。如追根溯源的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