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湘教版.doc

陕西省榆林市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湘教版.doc

ID:53037768

大小:1.88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31

陕西省榆林市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湘教版.doc_第1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湘教版.doc_第2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湘教版.doc_第3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湘教版.doc_第4页
陕西省榆林市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湘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市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湘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榆林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文科地理期末试题(卷)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满分100分。2、将第Ⅰ卷答案图写在第Ⅱ卷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3、涉及的主要范围:高中地理必修3和选修6。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011年5月中旬,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遭受暴雨侵袭,在抗洪救灾中,3S技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1~2题。1.国家气象台工作人员通过卫星云图等技术手段对本次暴雨天

2、气进行了准确预报。卫星云图主要依靠什么技术获取的(  )A.GPS B.GISC.RSD.PTS2.在暴风雨中,救援司机要准确判断自己的所处位置和前进方向,主要借助于(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3.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1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A.③——第100天B.②——第75天C.①——第30天D.④——第130天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

3、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图2所示,据此回答4~5题。114.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地带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B.b地带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a地带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D.b地带是多民族聚居区5.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压缩农业用地③轮作套种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A.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①④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的进步,其利用方式已

4、变得多种多样。读图回答6~7题。6.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A.①    B.④    C.③    D.②7.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C.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D.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118.图示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C.臭氧层空洞D.全球变暖9.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5、 )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0~11题。10.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②年降水量多③年降雪日数少④沙尘暴日数多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②11.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②改变气候类型③削弱风力④改变植被类型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②读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2~13题1112.与2005年相比,在我国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

6、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A.煤炭B.天然气C.水电D.石油13.下列关于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B.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C.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能源D.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下降读下图,回答14-15题。14、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壤酸化C.土地荒漠化D.水资源遭受污染15、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B.深居内陆,地形阻挡C.植被稀

7、少,河流短小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1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C.各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同的D.解决酸雨、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回答17—19题。表一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11国家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国家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比利时5.0

8、1.2-3.8新西兰7.620.412.8美国10.36.7-3.6秘鲁1.67.76.117.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A.0.4B.2.0C.-0.4D.-2.018.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A.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B.地球上的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