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doc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doc

ID:53047356

大小:69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31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doc_第1页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doc_第2页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doc_第3页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doc_第4页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梯级巩固+课后落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安徽专用)梯级巩固+课后落实:第十五单元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3·金华十校模考)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1~2题。①年均温-3.6℃年降水量355mm②年均温4.9℃年降水量881mm③年均温6.8℃年降水量361mm④年均温-4.0℃年降水量630mm⑤年均温3.6℃年降水量523mm1.下列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Ⅰ—①        B.Ⅱ—②C.Ⅲ—③D.Ⅳ—④2.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B.肥沃的土壤C.雨热同期的气

2、候D.地广人稀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五个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Ⅴ和Ⅰ位置偏西,根据东北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可以判断降水量小于400mm的①和③与这两个区域对应,再根据Ⅴ和Ⅰ的纬度可以判断V的年均温比Ⅰ低,所以可以判断①和Ⅴ对应,③和Ⅰ对应。Ⅱ、Ⅲ、Ⅳ三地根据其纬度可以判断Ⅳ纬度最高,其气温最低,Ⅲ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由此可以判断Ⅲ对应②④⑤中气温最高、降水最多的②,Ⅳ对应②④⑤中气温最低的④,则Ⅱ对应⑤。第2题,Ⅳ地区位于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相对于江汉平原来说的最大优势,杂交水稻技术在各地都有应用,东北的黑土和江汉平原的水稻土都很肥沃,两地都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

3、候,但江汉平原的水热条件远比Ⅳ地区(三江平原)要优越。答案:1.D 2.D (2013·淮南模拟)读图,完成3~5题。-6-3.图示区域农作物的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A.平原起伏较大     B.高温多雨C.人口密度较小D.复种指数高解析:选C。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为我国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农产品有大量剩余,因而商品率高。4.①地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A.天然林减少B.土地盐碱化C.洪涝灾害D.沙尘暴解析:选A。①地位于河流的源头,为长白山地,天然林破坏严重。5.下列属于该地区优势农产品的是(  )①水稻 ②小麦③大豆④棉花A.①②③

4、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东北大部分地区的热量不能满足棉花的生长需要,因而东北地区几乎没有棉花的分布。   (2012·高考安徽卷)图甲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乙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6~7题。6.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7.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C.土壤

5、D.机械化-6-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安徽省耕地面积变化较小,因而粮食产量上升与科技水平提高、政策支持有关;受工业化和城市发展影响,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总体上是不断减少的。第7题,对于蔬菜瓜类农产品,市场是最重要的区位因素。答案:6.D 7.B   (2012·高考海南卷)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据此完成8~10题。8.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B.耐涝C.抗病虫害D.占耕地少9.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B.洪涝C.台风D.冻害10.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6、(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C.降水少,地形平坦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解析:第8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枣树有耐旱的特征。第9题,甲地位于内陆地区,且纬度较高,近冬季风源地,故多冻害,台风灾害不可能出现,洪涝和干旱不是枣树的最大自然灾害。第10题,该地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是小枣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答案:8.A 9.D 10.A   (2013·蚌埠高三模拟)结合材料,回答1~2题。材料1: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2: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

7、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6-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解析:第1题,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

8、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