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doc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doc

ID:53069462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doc_第1页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doc_第2页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doc_第3页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长沙市口腔医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并选择患牙的172个位点作为观测位点,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检测并比较这172个观测位点的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测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情况均显著优

2、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治疗前后观测位点的临床附着丧失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o治疗后PPD≤6mm的观测位点的牙龈吓咻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以及齿垢密螺旋体含量均显著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治疗前后PPD≤6mm的观测位点的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聚集杆菌的含量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PD>6mm的观测位点的福赛斯坦纳菌含量显著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PD>6mm的

3、观测位点的牙龈吓啦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聚集杆菌以及齿垢密螺旋体的含量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情况,并减少患牙中的牙龈吓卩林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以及齿垢密螺旋体含量,但对于PPD>6mm的部位来说减少量则比较有限。【关键词】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为了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及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影响,现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这段吋期内收治

4、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共有47例、女性共有39例,各占54.7%、45.3%;年龄在26-72岁之间,平均年龄(41.6±5.5)岁;所有患者均至少保留有20颗天然牙。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牙周基础治疗,主要治疗方法为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选择患牙的172个位点作为观测位点,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检测并比较这172个观测位点的临

5、床指标(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以及临床附着丧失)及5种牙伴放线聚集杆菌,且两个位点不能在同一彖限内。微生物样本的收集方法为:先用手工刮治器去除牙龈上的菌斑和结石,然后将棉卷隔湿,先后以两根无菌纸尖(40号)分别插入牙周袋底,停留20秒后取出,置入无菌管(1.5mL)中以零下20摄氏度的温度保存备用。实验步骤为:①提取DNA样木;②以PCR法扩增所提取的DNA样本;③以microDent对PCR反应产物进行反杂交。1.3评价标准根据杂交带上的不同位置区分微牛物的菌种;根据染色带的深浅来评价菌量差异,共分为四

6、个等级:+++表示与对照带一致、++表示介于+++与+之间,+表示弱显色、■表示未见显色。1.4统计学分析对以上所有临床研究数据均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和统计,对其中的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若PV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指标治疗后观测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和探诊出血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治疗前后观测位点的临床附着丧失情况比较差异不显箸,无统计学意义(P>0.05)o详见表2.2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牛物治疗后P

7、PD≤6mm的观测位点的牙龈吓咻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以及齿垢密螺旋体含量均显著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治疗前后PPD≤6mm的观测位点的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聚集杆菌的含量比较差异均不显箸,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PD>6mm的观测位点的福赛斯坦纳菌含量显著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PD>6mm的观测位点的牙龈吓咻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聚集杆菌以及齿垢密螺旋体的含量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慢性牙

8、周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牙周炎,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慢性牙周炎主要是由于长期性的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所引起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等牙周基础治疗方法是最常规的慢性牙周炎治疗方式。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患牙的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临床附着丧失等临床指标及牙龈吓啦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斯坦纳菌、伴放线聚集杆菌、齿垢密螺旋体等5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牛物的变化情况体现着其实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