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doc

物理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doc

ID:53069527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物理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doc_第1页
物理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doc_第2页
物理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培养在物理教学屮,除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Z外还应十分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实现四化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直觉思维是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对客观现象的详细内容或所遇问题没有经过充分逻辑推理和系统论证而作出的…种迅速而“径直”猜度的认识活动。比如,当学生遇到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有时却忽然灵机一动,豁然开朗,猜想出按什么途径或方法可能将问题解决,这种思维活动便属直觉思维。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便会发现,物理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往往是发端于直觉思维的。1900年普朗克摒弃了

2、经典物理学的观点,靠肓觉思维的帮助,大胆地提出了“量了论”的假说;1905年爱因斯坦在没有足够的实验证据以前,利川光了解释了“光电效应”,提出了爱因斯坦光电方程,并预言了实验结果,这也应归功于直觉思维的效用:1934年汤川秀树完成了“介子学说”的论文,当时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证,而是靠直觉思维的导引而产生的一种“假想1937年他又预言了宇宙射线屮的新粒子可能是介子,后来,这种頁觉的假设才为实验所证实;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力相互作用屮宇宙不守恒定律,也是先有直觉结论而后为实验所证明的。因此,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屮,“真正可贵的是直觉思维”。无数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直

3、觉思维,就没有假说和猜想,创造发明也就不复存在。在口常生活和工作屮,如果没有育觉思维,人就会表现出优柔寡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是离不开直觉思维的,如有时表现为学生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突然“悟”出一个道理,有时表现为别出心裁地“应魚”性冋答,有时在脑海屮出现一种新奇景象等等,均是直觉思维活跃的反映。从小热爱科技、勤于钻研的16岁的美国少年恩斯沃思•菲乐,在1922年收音机刚刚问世不久,他便在直觉思维活动屮产生了“通过空屮传送图像”的设想,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和实验,他终于成为电视发明家。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成千上力•的科学家、发明家。和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因

4、此,教师应该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育觉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屮,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呢?一、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是产生直觉思维的依据。直浇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具有该学科的基木知识,了解该学科的研究方法。所谓物理学科的基木结构,就是指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木方法,以及它们Z间的逻辑联系和理论框架。学科的基木结构,是学生记忆、应用物理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有力杠杆,也是发现问题、增强兴趣、探索发明的重要基础。因为物理学科的基木结构,是人类智慧活动的结晶,学生只有掌握了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的基木知识及其联系Z后,才能使思维活

5、动具有丰富的科学内容,才有可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屮直接而迅速地“一眼看穿”事物的木质和联系,才能避免无根据的想入非非和胡猜乱想。例如,学生在学习“力的合成”内容屮,由于比较深入地理解了等效电阻和合力的概念,也掌握了等效代替和化简的方法,到了学习电容时,就有可能玄觉地想到电容的等效代替和化简。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广泛地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以求开阔视野,扩大知识血,因为学生的知识越丰富,思维才能越灵活,“直觉猜中”白然奥秘的几率也就越大。二、了解前人的创造过程及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出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明和创造来自探索,探索又

6、发源于直觉思维,而盲觉思维又以科学的自信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屮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多迅以教材的逻辑展开为线索而进行讲授的,这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但是,若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白信心来看,就显得十分不够。因此,教师应当把知识系统与该学科的发展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讲授,介绍该学科及其原理究竟是如何产生和演进的,使学生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把学生带进科学家的思维情境和发明创造的氛I韦IZ屮,去感受前人的发现过程和情绪体验,这样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受激”状态,打破科学发明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跃跃欲试

7、的探索精神。此外,高明的教师还应经常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以便把学生带到科学前沿,从而获得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较高起点。例如,美国《PSSC物理》在“万有引力”一章屮,介绍了牛顿在伽里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苹果落地受到启发,而直觉地提出“地球作用于苹果的力可能也作用于月球”的猜想;而后牛顿又提出'引力平方反比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亮,而且也适用于任何两块物质”的假设;后来,经过理论研究和数学论证,终于发现了“力有引力定律”。一百年以后,卡文辿许才给予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