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节能制约因素及节能途径

浅谈建筑节能制约因素及节能途径

ID:5307011

大小:111.22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07

浅谈建筑节能制约因素及节能途径_第1页
资源描述:

《浅谈建筑节能制约因素及节能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薷窄毒霸应阁科学109浅谈建筑节能制约因素及节能途径赵婧,刘寿师(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摘要针对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现状,对建筑能耗的特点进行分析,介绍有效实施节能技术,对建筑节能途径进行阐述,以促使建筑节能朝可持续方向发展。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设计;节能途径中田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一(2010)051—0109—0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在各国国民经济进入单体建筑的热能,首先要改善建筑周围环境的微气候。如可因地制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迫切要宜的利用

2、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街巷风、天井风、庭园风等来改善求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建筑能耗成为各国能源政策中的重要组通风,也可尽可能的增加绿化和水体面积,减少硬铺地面等方法来改善成部分。微气候。1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3.2改善建筑物的节能设计1.1建筑节能的定义通过选择有利的朝向和体型,确定合适的窗墙比,采用特种玻璃和遮阳板设置,改进维护结构的放热、隔热性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地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下冷源等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改善建筑物的节能设计,达到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

3、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在设计上节能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能耗。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3.3利用绿色照明及太阳能资源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注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在配电及照明系统设计中,注意改善各种灯具和用电设施的功率因数,尽量采用高效率的灯1.2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节能建筑的发展具,如将钨丝灯泡改为荧光灯、将高压泵气灯改为高压钠灯等。在照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舒适性的提高,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呈刚性上升设计中,推广局部照明装置;安

4、装自动光源控制和红外感应器等。通过趋势。同时,由于持续增长的需求和城市能源结构的调整,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太阳能集热系统给建筑物提供热源等。能源供应形势趋于紧张,能源供应已不能满足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随着国家宣传粒度的加大,节能建筑已经为广大人民所了3.4研究并推广能源计算软件解,节能建筑发展迅速。国内省份围绕节能设计标准提出该地区的具体建筑物各种耗能装置和各种维护结构进行能耗的计算机模拟预测分节能规范,对建筑外墙、外窗等设计细节进行了规定,并制定了响应不析,极端出各种节能措施的效果,减少盲目性,取得最优化,这也是节达标时的处罚措施。但由于我国

5、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推行节能建筑的时能高科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间较短,节能建筑在总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4结语2建筑能节能的制约因素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还处与较为初级的阶段,即从单纯的节省用能向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转变,应将提高2.1外部条件系统能效和扩大建筑能源利用范围为主要技术方向。同时加强因地制宜以气象为主的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风速、日照时间等,不以的综合规划,避免节能数字化和技术标签化等不良趋势,将建筑节能落人的意志而改变。实到实处。提高节能的自觉性,从实践中努力贯彻节能措施,加大可再2.2建筑构造生能源利用,用

6、科学量化手段评价节能效果,促使建筑节能朝可持续方建筑围护结构的不同,建筑能耗结果也不同。建筑物墙体的厚度、向发展。材料、气密性能、通风性能、透湿性能、遮音性能、热容量等,属于建参考文献筑设计的范畴,可以人为改变。[11朱盈豹.保温材料在建筑墙体节能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3室内条件社.根据人在室内工作生活的目的不同而变化。为了维护人们舒适的生[2]吴硕贤,夏清.室内环境与设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活或工作环境,在可能的范围内调整设计手法,减缓外部环境的变化对[3]龙惟定l推进建筑节能的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JJ.

7、建筑科技,2008,2:9—12.室内的影响。作者简介3建筑能耗的节能途径赵婧(1981一),女,助理工程师,河北农业大学。3.1改善微气候刘寿师(1982一),男,助理工程师,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公任何单体建筑都是与起周围的环境相互交换能量的,因此,要减少司。(上接第163页)情,学生也不会因此觉得干涩,反而有了学习的动力——好奇。施,是要靠良好靠团队精神来完成的。第二可以让有不同才能的学生发回顾我在《cI设计》中的教学过程,无论是在教学课程伊始的同挥作用,取长补短,让课程更加贴近实际操作。感同语,还是中间的现例现用、先抽象再具体,以至最后的展示交

8、流6逆向思维——形式总结理论与逆向思维,我至始至终是想着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