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荚粒形成和物质积累特性研究-论文.pdf

夏大豆荚粒形成和物质积累特性研究-论文.pdf

ID:53077276

大小:235.9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6

夏大豆荚粒形成和物质积累特性研究-论文.pdf_第1页
夏大豆荚粒形成和物质积累特性研究-论文.pdf_第2页
夏大豆荚粒形成和物质积累特性研究-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夏大豆荚粒形成和物质积累特性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n.Sci.2013。41(26):10606—10608责任编辑姜丽责任校对卢瑶夏大豆荚粒形成和物质积累特性研究陈若礼,张存岭,刘超,赵太宇,张东志(1.淮北柳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濉溪235100;2.濉溪县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安徽濉溪235100)摘要[目的]了解夏大豆荚粒形成和干物质积累特性,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逐节数取主茎、分枝荚粒,取鲜荚量取长、宽、厚度,称取荚粒质量,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豆荚长、宽度先期同步快速增长,达到恒定值后则趋于稳定;厚

2、度先缓增后降,顶部开花4

3、Dd左右最大。籽粒体积随着豆荚厚度增减而增减。主茎荚粒占70%以上,随节位呈抛物线变化,分枝英粒随节位上升直线下降。分枝数、主茎荚粒与单株生产力呈正相关。鲜荚质量变化可用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描述,豆荚、籽粒和百粒干物质积累可拟合直线和Logistic曲线,荚壳质量变化为抛物线。[结论]高产栽培要保花增荚增粒。关键词豆荚;籽粒;干物质积累中图分类号S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3)26—10606—03前人对大豆的结荚特性、鼓粒进程已有较多的报道。苏1.4本季节气候

4、特点2013年夏大豆生长季节气温持续偏黎等对不同结荚习性4个品种大豆开花结荚鼓粒进程的比高。6月中旬~9月下旬平均气温比历年高1.7oC,只有9较表明,豆荚长度、宽度快速达到恒定水平之后,增长速度减月上旬、下旬低于历年;7月8~1313、8月6~18日分别持续缓;厚度的增长晚于长、宽,籽粒干物质增长符合Logistic曲6、13d最高温度高于35oC;积温3035.3℃·d,比历年平均线。杨加银对24个菜用大豆品种荚粒形成的研究表明,高187.6oC·d。干旱少雨。6月中旬一9月下旬降水量荚粒于物质积累不同步:籽粒

5、在中后期,荚壳在中前期,豆荚346.7mm,比历年平均少150.1ram;6月中旬~7月下旬持在中期。薛丽华等指出,始粒期荚壳物质积累量大是多粒续少雨,降水量137.6lnln,比历年平均少154.9mlTl;8月5~荚和大粒荚形成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夏大豆21日持续17d无雨。13照充足。6月中旬~9月下旬13照荚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观察,以期为高产栽培提时数794.8h,比历年平均多48.0h。大豆苗期、花荚期2次供依据。遭遇干旱,出苗率低,不整齐,长势弱;受高温干旱影响,落花1材料与方法落荚

6、严重,鼓粒推迟,产量低。1.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3年在柳丰种业品种展示田中2结果与分析进行。土壤潮土,土质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小麦,产量2.1荚粒形成分析中黄13于7月26Et始花,8月6日顶6000kg/hm2。供试品种(系)7个,分别为中黄13、中黄37,部开花,花期11d;顶部开花后2d(8月813)中下部始荚,8徐豆9号、SK12、SK45和柳1034、柳1026,均为有限结荚习月16日顶部结荚,荚期8d。主茎开花、结荚时间没有交叉。性。6月l9日播种,24日出苗,9月18—30日相继成熟收中黄13豆荚

7、长度、宽度的增长极其相似,即快速达到恒获。行距40cm,密度25万株/hrIl2。定水平之后不再增加。而厚度的增长过程则相对平缓,一直1.2测定项目与方法详细记载出苗期、始花期、盛花期、延续到豆荚变黄之前,而后又有所下降(图1)。分析表明,终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和收获期。在顶部开花后2豆荚厚度(口)变化可用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拟合,H=0.14+0.蚴d(第3天),取主茎6~10节(下同)荚长大约0.5cm的荚。e,F=27.143一,式中,t为顶部开花后天数。最之后,每3~5d取荚一次。每次取荚20个,

8、测定豆荚的长、大值点出现在顶部开花后40d左右。宽、厚度(鼓粒后宽、厚度量取豆荚中间凹陷处,即两豆粒之豆荚长度、宽度达到恒定值后,籽粒开始形成。随着豆间)和鲜重。在每次取荚的同时,选择“相似荚”20个以上,荚厚度的增长,籽粒体积逐步增大,一直延续到豆荚变黄之挂牌标记,以备下一次取样之用,如此直至成熟。当所取豆前,而后又随着籽粒变黄脱水而下降。荚自然风干后,称取豆荚质量;自幼小的籽粒能够辨别开始,将豆荚剥开,称取籽粒质量。成熟后连续拔取20株室内考种,数取不同节位主茎及分枝荚数、粒数,称取籽粒质量。1.3数据处理与分

9、析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利用Excel进行。将取得的数据应用PEMS3.1软件进行Logistic曲线、一元直线、多元曲线和e(取2.7183)指数曲线回归方程模拟选优,建立夏大豆荚厚变化和豆荚、荚壳、籽粒物质积累拟合曲线和荚粒随节位变化数学模型。作者简介陈若礼(1938一),男,安徽濉溪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小麦高产栽培和技术研究。收稿日期2013-08-05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