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播晚熟鲜食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论文.pdf

夏播晚熟鲜食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论文.pdf

ID:53077285

大小:176.4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6

夏播晚熟鲜食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论文.pdf_第1页
夏播晚熟鲜食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论文.pdf_第2页
夏播晚熟鲜食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夏播晚熟鲜食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验研究Vegetables2013.9夏播晚熟鲜食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韩利,孙剑霞,倪松尧,吴冬乾(靖江市农技推广中心经济作物指导站,江苏泰州I214500)摘要:合理的群体密度是鲜食大豆获得高产的夏播晚熟鲜食大豆种植密度、提高鲜食大豆产量的前提,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夏播晚熟鲜食大提供理论依据。豆株型、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苏豆7号为1材料和方法试材,设置4个种植密度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食大豆的株高和始1.1试验材料荚高度明显增加,茎粗、分枝数明显下降。在产供试鲜食大豆品种为夏播晚熟品种苏豆7号,量性状中

2、,单株结荚数、单株鲜英质量、单株粒数、由江苏省农科院提供。单株鲜粒质量和种植密度之间均呈明显的负相关1.2试验方法关系。鲜食大豆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667m种植试验在靖江市马桥镇经伦村进行,试验地为砂8000~12000株,其中667m种植8000株可以壤土,前茬为油菜,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获得更高的鲜粒产量,667m2种植12000株可以试验采用当地常规的单行穴播栽培方式,行距获得更高的鲜荚产量。60cm,穴距30cm。根据每穴留苗数的不同设置4关键词:鲜食大豆;种植密度;产量个种植密度处理,即处理1:667m种植4000株

3、;处理2:667m种植8000株;处理3:667m种鲜食大豆,俗称毛豆,是指鼓粒末期籽粒饱满植12000株;处理4:667m种植16000株(该处至开始转色时的大豆嫩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理为对照,是当地常规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排深受消费者喜爱。夏播晚熟品种能避开传统品种的列,小区面积9.9m2(3m×3.31TI),每个处理重复3次,上市高峰期(6—9月),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共12个小区,在四周设保护行。合理的群体密度是提高鲜食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大豆于6月下旬播种,10月初采收,生育期间因素之一,而靖江市当地农户在种植

4、鲜食大豆时,其他的栽培管理措施同常规。在青荚采摘期,每小往往不重视种植密度对大豆群体的影响,播种密度区随机取样9株,测定其株高、茎粗、始荚高度、偏大且随意性强。因此,研究种植密度对鲜食大豆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1粒荚数、2粒荚株型、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可为当地确定适宜数、3粒荚数、空荚数、单株鲜荚质量、单株粒数、基金项目:江苏省三项工程(SXGC[2012]327)。JapaneseJournalofBreeding,1993,43(3):349—354.生和植株再生[J].实验生物学报,1989,22(2):139—147.

5、[5】张松,达克东,曹辰兴,等.韭菜组织培养高频植株再生[8]KojimaA,KawaguchiT.Apomicticnatureof体系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2,29(2):141—144.Chinesechive(AlliumtuberosumRott1.)detected【61张松.葱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inunpollinatedovuleculture[J】.JapaneseJournalof报,1996,27(3):361—366.Breeding,1989,39(4):449—456.同【

6、7】田惠桥,杨弘远.韭菜未传粉子房培养中单倍体的胚胎发一8一Vegetables2013.9试验研究单株鲜粒质量、百粒鲜质量。取样后进行产量测定,理1)相比,这3个指标的数值分别降低了70.01%、除去边行,每小区按3.6m测定实收产量,并以352.64%和71.24%。百粒鲜质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次重复的平均值计算出折合667m产量。加也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没有单株鲜荚质量、单株粒数和单株鲜粒质量这3个指标明显。2结果与分析2.3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大豆产量的影响2.1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大豆株型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

7、,折合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食667m鲜荚产量和鲜粒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大豆的株高、始荚高度明显增加,茎粗明显减小,的趋势,其中折合667m鲜荚产量以处理3最高,分枝数明显减少,主茎节数也稍有减d,-o与处理1和处理4相比差异显著;折合667m鲜粒2_2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产量以处理2最高,与处理1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鲜食与处理4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2和处理3这大豆的单株结荚数明显下降。处理4(CK)的单株有两个处理间,折合667m鲜荚产量和鲜粒产量无效荚比咧

8、和多粒荚比(构成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明显显著差异,这表明鲜食大豆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低于其他中低密度处理,表明过高密度栽培会降低鲜667m种植8000~12000株,种植密度过高或食大豆的产量和商品化率。单株鲜荚质量、单株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