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doc

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doc

ID:53087406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doc_第1页
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doc_第2页
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组员:唐境唯、吕姣灿、刘艳、肖杉芝“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身心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说。“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今很多家庭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违背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只养不教。诸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促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捉襟见肘,事倍功半。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水平,我们对“家庭教育”做了有关探究。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网上调

2、查探究了有关“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一)调查对象:学生:11-12岁的小学120名,占总数的21%;13-15岁的中学生100名,占总数的18%;17-18岁的高中生340名,点总数的61%。家长:父亲角色:年龄:30-40岁占6%,40-45岁占48%,45-50岁占25%,50岁以上占21%;文化:初中以下(含初中)占34%,高中占40%,大学(含大专0占26%,工人占55%,工作:个体户占10%,干部占24%,教师占1%,其他占10%。母亲角色:年龄:30-40岁占34%,40-50岁占48%,45-50岁占13%,50岁以上占5%。文化:初中以下(含初中)占44%,高中占4

3、0%,大学占16%;工作:工人占49%,医护占3%,教师占4%;干部占6%,其他占28%。(二)调查内容:(见调查问卷)(三)结果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该要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促进子女全面发展,也就是要培养孩子成人成才,有知识、有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有些家长不能完全理解成才的几方面因素,相反,一味地高期望值,主观地把自己的愿望、理想和自己未能实现的人生目标加强给孩子。调查发现,不分年龄、文化程序、职业等,家长教育重点和对子女们的期望值是比较一致的,有63%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而只有37%的家长关心孩子的品行修养和身体状况等

4、;有8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当取得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学历,只有17%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取得中等学历也行。这种“重智轻德”的倾向充分说明了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由于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和青年的就业渠道发生了较大变化。广大家长愈来愈感到孩子将来进入社会,没有一定的学历,是行不通的,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的,所以,就出现了心疼家67%的家长认耿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量是正常的,却还有56%的家长给孩子布置少量的家庭作业,有4%的家长经常布置家庭作业。使孩子整天笼罩在应考的阴景之中,没有喘息的机会,家庭教育呈现学校化的特点,我们认为,这是加重学业负担,对孩子无疑是一种摧残。第二,家庭教育的方法家

5、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更具有生活性和随间性。常用的教育方法有;表扬与批评、榜样示范、常规训练等,不当的教育方法有娇惯溺爱、简单粗暴、放任自流、家风不正、家长无教育能力等,我们认为,教育方法的采用与家长的文化素养有密切关系。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多采取正确的家教方式,让孩子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而方化程度不高的则明显也呈现了放任和溺爱。当然也有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家长因期望值过高呈现出严厉型的家教方式。有35%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单纯地采用批评或鞭打的方式,家长的双眼盯着分数,正如学生口中盛传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家长的命”根,达不到目标,就对

6、孩子粗暴打器械,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调查还显示,重点中学有80%的孩子认为自己顶撞父母时,你母便会打骂,而普通中学则有90%的孩子认为自己考试成绠不理想时,便会遭到父母的打骂。这充分表明我市普通中学的家长对孩子始终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同时,却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只一味地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第三,孩子的消费观和家庭劳动教育城市家庭中有少家长有补偿心理和攀比心理,总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手活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应该有。有调查学生的零用钱时,小学生的零用铁普遍在5-20元,而中学生尤其是职高生有的零用钱高达300.00元,普遍也至少为50元。虽然,调查显示

7、,80%的学生都说自己的零用钱除了吃早点,便是买学习用品。可是根据不少教师平时的观察,不少学生的零用钱却是用在买玩具、游戏以及与同学的交往中。由于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尤其圣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让孩子参加劳动,不恰当给零用钱,因而养成了孩子依赖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比吃玩、图享受的懒恶习惯。而这些懒恶习惯的养成,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调查显示,广大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和将来的前途,虽然已经认识到应该培养孩子的劳动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