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述评

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述评

ID:5312640

大小:351.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述评_第1页
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述评_第2页
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述评_第3页
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述评_第4页
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0年第2期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述评余少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教授)【摘要】本文介绍了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对1949年前的社会法研究状况及后续学术研究的中断作了说明,对2O世纪9O年代的社会法的复兴作了介绍。本文还综述了社会法研究的热点问题,表达了对社会法研究的期望。【关键词】社会法基础理论社会法是一门新兴学科。现代社会,随系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的研究报告。该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报告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多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越来越多

2、的社会问主要由民商法、经济法和社会法三大部分构题和负面影响,如贫富悬殊、弱势群体生存成,认为“社会法是市场经济另一种重要法困难、自然和人文环境破坏,等等。由此,律。它是调整因维护劳动权利、救助待业者传统的二元法律结构理论已越来越不适应法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治实践的需要,即国家不能不关注过去与自它的法律性质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②此身不相干的劳动、社会救济、福利、教育、后,社会法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并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究视域,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各类社会问题

3、进行调节和干预,这就是社进入2l世纪以后,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会法的产生。由社会法是弥补私法的不足和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法有关理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而形成的新的法域,其论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2005年5月,在基本理念是:由于社会现实的不平等,追求相对意义的平等与公平,以促进和实现社会①本文认为,社会法是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的一类法整体利益。律、法规的总称,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即社会法学。严格意义的社会法理念是“抑制强者.扶助弱者”,广义的社会一、社会法学研究的复兴法则包括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对一些

4、私人权利进行限制和克减作为一种法律现象,①在1949年以前,的法律,如疾病预防与控制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涉及公权力对私权的必要限制。社会法与公法的区别在于:公法中国对社会法曾有一定的研究,如黄右昌、是规范公权力组织和运行的法律,公法意义的公权力被禁止李景禧、吴传颐等学者都有较为精深的论著进入私人领域,否则就是违法;社会法则是基于上述原因要求公权力对社会生活和私人领域进行强制和必要干预。社会存世。1949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法法的基本原则是倾斜保护而非平等保护,是基准法制约而非及一些分支学科的

5、研究在大陆一度中断,直完全的。契约自由”,其权利与义务不必然具有对称性,具有国家干预、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等法律特征。到改革开放后,有关研究和学科建设才陆续私法以私权为调整对象,强调平等协商,契约自由等,因此恢复。根据现有文献,较早提出“社会法”与社会法显著不同。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课题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概念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l993年发表经济法律体系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法学研究》1993的一份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年第6期。l52010年第2期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夏勇

6、教授推动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成据、过程、形态,并全面阐释了这一新兴学立全国第一个社会法学研究室。2006年5月,科的研究对象——社会法的含义、理论基该室筹备召开了首届“中国社会法论坛”,础、范畴、形成、渊源、价值、基本原则、始倡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9月,中国法学会体系等理论。史探径教授的社会法学》对社会法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北京大学贾俊玲社会法及其范围内诸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教授当选为第一任会长。同年10月,中国法度框架和基本理论知识作了详尽介绍,回顾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在苏州大学召开主题为和反思了社

7、会法制建设的历程,客观分析了“劳动基准法研究”的首届年会,来自全国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等。各地约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12009年8其另一本专著社会法论深刻地阐述了社月,该研究会共举办了四届年会。目前,全会法总论、劳动法、工会法、社会保障法及国人大将社会法定位为与民商法、行政法、合同法、经济法和其他方面的内容,对各个经济法、刑法等并列的“七个法律部门”之方面进行了理论性的剖析和阐述,具有较高一。从研究现状看,中国社会法学发展呈现的学术价值。不仅如此,学界对社会法分支如下特征:第一,社

8、会法总论研究落后于某学科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些分支学科的研究,如劳动法、社会保障成就主要体现在劳动关系契约化理论、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的研究均早于社会法总论者弱者理论、劳动权范畴论、劳动合同立法的研究,发展也较为成熟。第二,社会法研论、社会保障制度建构论、劳动争议处理制究专才严重不足,很多理论问题未能厘清。度改革论和非典型劳动关系规制论等诸多理从四届年会召开的情况看,参加者几乎是清论层面。但相比之下,社会法学基础理论研一色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