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强度计算.doc

轨道强度计算.doc

ID:53127045

大小:4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轨道强度计算.doc_第1页
轨道强度计算.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轨道强度计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轨道强度计算  在英、美也称轨道应力。将轨道作为一个工程构筑物,运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保证轨道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它对轨道各部件的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轨道建筑标准(即轨道类型)的划分,部件的合理配套提供理论依据。  轨道承受的作用力  轨道承受列车的各种垂直压力、横向水平力、纵向水平力。①垂直压力主要来自车轮的静重(静荷载)。在列车运行时,由于机车车辆的振动,轨道和车轮的不平顺,以及蒸汽机车动轮和主动轮构件的作用,除静荷载外,在垂直方向,轨道还承受许多额外的附加力。所有这些附加力连同静荷载一起,称为垂直动荷载。②横向水平力主要是由机车车辆摇摆及作

2、蛇行运动以及它们通过曲线时向外推动而产生的。③纵向水平力主要包括机车加速、制动时的纵向水平分力,在长大坡道上机车车辆重量的纵向水平分力,以及因钢轨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力。  计算方法  静力计算  按照对基础假设的不同,静力计算分为:连续点支承梁的计算和连续基础梁的计算。在连续点支承梁的计算法中,把钢轨视为一根支承在许多弹性支点上的无限长梁。弹性支点的沉落值假定与它所受的压力成正比(图1a)。运用力学理论,任一截面处的钢轨弯矩、压力和挠度都可求得。如果有许多荷载同时作用于钢轨上,可先分别计算每个荷载对轨道所产生的作用,然后叠加起来。如需求最大数值时,可选择几个较重的

3、车轮分别置于计算截面上,按照机车车轮的排列进行计算比较求得。在连续基础梁的计算法中,则把钢轨视为一根支承在连续弹性基础上的无限长梁(图1b)。同样,用力学理论,可求出钢轨任一截面的弯矩、压力和挠度。与连续点支承梁方法相比,计算结果相差不多。但在基础刚度较大时,两种计算结果相差可达10%左右。轨道强度计算  动力计算  一直沿用等效静荷载法,即考虑到列车动力作用而把轨道所承受的静荷载适当加大。动荷载的确定有两种方法:①力素分析法。对轨道所承受的各种力素进行分析,对每一种力素乘以不同的系数,再以概率理论将其组合起来,以求得可能发生的最大动荷载。②速度系数法。把静荷载乘以速

4、度系数α,得出换算的动荷载。计算速度系数的公式,各国不同,如美国采用α=1+v/120,式中速度v以英里/时计;对速度v小于100公里/时,联邦德国采用α=1+v2/30000。中国1979年颁布的《铁路轨道强度计算法》规定:在蒸汽牵引,列车速度在120公里/时以下时,计算轨底弯曲应力,用α=1+8v/1000,式中v为行车速度,以公里/时计;计算轨道下沉的轨下基础各部件的荷载及应力,则用α=1+6v/1000。力素分析法在理论上似较速度系数法严密,但实际上各种力素变化多端,情况极为复杂,计算结果的可靠度不大,且计算十分繁琐,使用不便,不如速度系数法简单易行。到80年

5、代除苏联外,世界各国大多采用速度系数法。  轨道各部件应力计算  主要包括:①钢轨底部的动弯应力。即:σ=M/W,式中σ为钢轨底部纵向纤维应力;M为钢轨弯矩;W为钢轨底部对水平中性轴的截面模量。②轨枕的压应力。仅对木枕进行计算。压应力σa=Q/A,式中Q为钢轨压力;A为轨底或垫板与木枕接触的面积。③道床顶面的压应力。即道床顶面承受轨枕底面传来的压力,假定分布在轨枕两端长度为e的范围内(图2),其值为p=Q/be,式中Q为钢轨压力;b为轨枕宽度。最大压应力则乘以大于1的系数,一般采用1.6。④路基顶面的压应力。一般随道床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道床厚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即使再

6、增加道床厚度,路基面的压应力也不会再减小。以上均为对垂直方向的荷载所进行的计算,横向水平力,在直线上数量不大,约为静荷载的10~15%;在曲线上,视曲线半径大小,机车、车辆类型的不同而异,但一般也只为静荷载的50%以下。在普通线路上,纵向水平力数值很小,一般可不计算。轨道强度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