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浅谈.doc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浅谈.doc

ID:53180821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浅谈.doc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浅谈.doc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浅谈.doc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浅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浅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浅谈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40-01"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至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本文就初屮语文教学屮的语感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1•什么是语感语感问题,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叶圣陶老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2、。这是我国关于语感的最早解释。夏?尊先生较早提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当代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言语形彖的理解、储存、模拟和创造的心智能力。〃语感论者对语感这一概念从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从不同程度揭示了语感的内涵: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2.语感训练的意义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耍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耍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

3、力〃。2.1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教育部制定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将语感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空前的高度。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乂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2.2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一-这其中,蕴积了强烈的创新潜能及

4、无限的思维意识。2.3通过对语感的培养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语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的,从而积淀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赞美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审美体验。所以,通过语感的培养可以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3.语感的培养3.1积累生活,领悟语感。生活是学生的最大课堂,潜移默化屮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一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

5、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的越多了解越真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说明只有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好坏,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如听见〃落叶〃二字,不但会想到一个落英缤纷的景象,还会想到初秋、寥落、思乡及无常等等意味。3.2.强化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应安排较多的吋间,让学生充分朗读。朗读可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来训练。初读,可让学生通过听教师范读或录音以及自由朗读、出声朗读等途径来进行,让学生在朗读中完成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和整体的感知。

6、细读,指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抓住文中关键、重点的词句,结合文中的具体情景,仔细品味,并通过同学合作探究,让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感知。精读,反复仔细地阅读,字斟句酌,品味语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触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语言感染力得到全方位的培养。3.3加强情感体验,培养语感。在语文教学屮,如果切断了语言文字和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即使是十分优秀的作品也难以感受到其意义和情味。如果单靠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例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有他才〃真正感受过〃,但中学生乂不

7、同程度地有过对春的盼望,春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这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只有亲身感受到了,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所描述的具体情境,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4通过比较揣摩。培养语感。叶圣陶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如《从白草园到三昧书屋》中写道「连最末次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这就必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