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doc

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doc

ID:53183589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2

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doc_第1页
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doc_第2页
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下中全會精神,奈曼旗按照“差異性、互補性、幫扶性”的要求,以黨支部(總支)為單位,采取機關黨組織、社區黨組織、企業黨組織分別與嘎查村黨組織或產業協會經濟組織等結對方式,突出組織共抓、作風共轉、發展共謀、陣地共建、和諧共創五個方面,完善四項工作機制,在城鄉基層黨組織之間紮實開展互助共建活動,形成瞭以城帶鄉、城鄉互促、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城鄉統籌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完善黨建工作聯系點機制,推進組織共抓。實施領導包片協調聯系指導,全旗38名縣處級黨員領導幹部與13個蘇木鎮場76個嘎查村黨組織建立結對包聯關系,幫助指導所包聯的黨建綜合

2、示范村和貧困村的黨建工作及經濟社會事務發展工作。結合聯鎮包村工作,86個旗直機關單位、9傢社區和16傢規模以上企業分別與13個蘇木鎮場1"個嘎查村黨組織建立"一幫一”對子,通過資金、信息和項目上的支持,開展幫助嘎查村建設一個好班子、培養一支好隊伍、選準一條壯大集體經濟帶領農民共致富的路子、完善一個好機制、爭取和引進一個適合嘎查村發展的種養加工業合作項目伍個一”活動,共同推進伍個好”嘎查村黨支部創建活動。13個蘇木鎮場根據黨委成員分工,對排位靠後的嘎查村黨組織,由黨委成員結對包聯,明確發展目標和努力方向,並組織先進嘎查村黨組織與後進嘎查村黨組織進行結對幫扶,促進後進轉化工作,實現共同發展。二

3、是完善黨員關愛幫扶機制,推進優勢互補。在組織民政、就業、衛生、教育等部門關註民生幫扶困難黨員和群眾的基礎上,實施黨員“一幫一”、“一幫幾”等關愛幫扶機制,設立困難黨員幫扶資金30萬元,發揮機關單位、社區、企業黨員在知識文化、協調能力、發展信息等方面的相對優勢,開展扶志、扶困、扶技戶進活動,組織4563名機關黨員與7815戶農民黨員戶、貧行幫扶,為基層送文化、送科技、送醫療、送資金、送項目、送服務,幫助困難黨員增強脫貧致富能力。組織嘎查村黨員紮實開展互幫互助、設崗定責、示范承諾等載體活動,開展以“幫一戶困難戶、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為主要內容的—幫雙帶”活動,進一步增強瞭農民黨員的服務意識

4、和黨性觀念。年初以來,共幫助困難生活黨員協調資金35萬餘元,辦實事、辦好事530件次,發佈致富信息300多條。三是完善問題聯動整改機制,促進互動雙贏。結合領導幹部下訪活動,縣處級領導幹部帶領相關部門的同志指定時間深入到聯系點下訪接待群眾,傾聽群眾呼聲,解決實際困難。今年共組織集中下訪82人次,接待群眾980多人次,排查矛盾隱患114件,當場解決36件,責成相關蘇木鎮和部門單位解決61件,其餘正限期辦理。旗直各機關單位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深入到蘇木鎮、嘎查村征求意見,針對調研中瞭解互的困難,主動為群眾送技術、送資金,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年初以來,共協調各類扶貧資金350

5、0餘萬元,幫助解決農業基礎建設、設施農業發展等難題,幫助639戶貧困戶解決瞭價值12.6萬元的種子化肥。企業黨組織根據發展實際,積極與企業所需原材料的產地嘎查村黨組織、企業駐地嘎查村黨組織以及與企業聯系緊密的農村產業協會和其他經濟組織聯姻,幫助解決勞動力就業、產業基地建設和技術人才培訓等問題,實現瞭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動互利共贏。四是完善定期調度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受。互助共建雙方黨組織從實際出發,建立完善瞭集體活動日制度、交流學習制度、聯席會制度和日常黨建互助制度,規定每季度安排一天時間,作為集體活動日,組織共建雙方黨員相互交流學習經驗體會,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同時,旗委組織部組織力量不定期深入

6、到共建單位黨組織調研指導,每半年組織召開一次調度會,及時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問題、共同改進提高,推動互助建活動紮實開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