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

“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

ID:5318680

大小:1.55 M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8

“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_第1页
“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_第2页
“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_第3页
“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_第4页
“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_第5页
“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_第6页
“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_第7页
资源描述:

《“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4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1.34第1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1,2014“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为例周青,陈欢2(1.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2.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摘要]本文以《jb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关于“7.21北京暴雨事件”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立足新闻框架理论,通过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以

2、量化数据分析媒体对事件的主题框架、时间反应框架、消息来源框架、新闻来源框架、报道角度框架等方面的建构,从而探究新闻框架建构影响因素及其框架效果,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关键词]7.21北京暴雨事件;新闻框架;建构;[中图分类号】G2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733(2014)01.0106.07doi:10.3969/j.issn.1009—4733.2Ol4.O1.O22’一、前言这三个领域进行研究分析,以量化的数据探究新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受61年难遇的暴闻框架的形成。雨,79人遇难,刺痛了这座城市

3、的心,雨中见证(一)媒介的生产框架:不同媒体属性对于美与丑,也掀起舆论浪潮。在这场暴雨事件中,该议题的报道框架建构的影响·国内主流媒体在多大程度上进行了客观真实的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报道,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具有“议程设置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或信息本文尝试从新闻框架理论出发,通过选取传达活动通过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北京晚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对“7.2l影响着受众对周围大事件的认知及重要性的判暴雨”事件的报道,分析暴雨事件中媒体对新闻断。而媒介设置议程的过程实质是建构新闻框材料的选择

4、和建构。在具体研究中,本文的研究架的过程。媒介对议题的重要性设置主要可以样本以“篇”为单位,依据是有独立的标题及记通过报道规模及报道所居版面位置两个方面进者署名的报道,以其电子版为母体,时间从2012行考察。年7月22日至2012年7月31日,为期十天。贝特曼发现有两种机制对新闻框架的建构通过研究,本文试图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在灾难事与实现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种机制就是报道规模件中发挥其信息桥梁作用,以期创造良好的舆论的控制,这是框架的基本,通过报道规模的控制环境。来淡化或扩大某个议题的重要性。而报道规模二、“7.21暴雨”报道框架分

5、析主要体现为媒体的报道量与报道篇幅。新闻框架的研究主要有三个领域:第一,媒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难遇的暴介的生产框架,即研究新闻框架形成背后的制约雨袭击,媒体纷纷报道。据统计,在7月22日一因素,例如媒介的立场、受众需求、社会文化价值31日为期10天内,《北京晚报》有关该议题的报观等影响因子;第二,新闻文本的框架建构研究,道多达197篇,相比之下,《羊城晚报》29篇,《人即分析新闻文本内容是如何呈现出来的;第三,民日报》35篇。而且,三者在报道篇幅上也有较涉及新闻框架的影响和效果问题。本文也将从大差异,如图表1,《

6、北京晚报》在1O天内有关北[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媒介话语与现代性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12G141)。[收稿日期]2O13—o9—20[作者简介]周青,女,厦门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陈欢,女,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106·介入民间舆论场,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使得此了解受众的认知,从而分析不同的新闻报道框架次暴雨灾害形成的舆论呈现出正面态势。”对受众认知的影响。3、研究数据缺乏严谨性。由于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性,因此最后得出的分析数据匾l也不可避免地

7、带有一定的主观性。l-人民日报lQ±塞堕堡l(-)结论1、不同的媒体属性存在不同的新闻框架。消息评论通讯分祈图片其他新闻框架在新闻报道中的存在是一种必然,其产图表10北京暴雨灾害事件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抽样生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媒体,条数:324)注:该图表来自人民网“朱明刚:北京‘7·21’因其编辑方针、办报宗旨、市场定位的不同,在构暴雨灾害事件舆情分析”建报道框架时的依据也会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图表10中可以看出,认为“暴雨中显现是根据三份报纸在“7.2l暴雨”事件中的报道‘北京精神”’的网友占36%,这正符合

8、《人民日量、报道篇幅及报道位置的差异,进行比较三份报》初期“爱心救助和微博正能量传递”的新闻报纸构建框架时的“重要属性”设置。定位,也是媒体主要建构的框架。暴雨过后,公2、新闻文本的框架呈现,媒体内部的机制折众开始回归理性,x-.t北京暴雨表示质疑,认为射。在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