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建构地域社会关系探析——以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宗祠为例

“宗祠”建构地域社会关系探析——以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宗祠为例

ID:5320569

大小:384.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宗祠”建构地域社会关系探析——以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宗祠为例_第1页
“宗祠”建构地域社会关系探析——以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宗祠为例_第2页
“宗祠”建构地域社会关系探析——以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宗祠为例_第3页
“宗祠”建构地域社会关系探析——以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宗祠为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宗祠”建构地域社会关系探析——以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宗祠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9卷第4期贺州学院eJt,报2013年12月Vo1.29No.4JOURNALOFHEZHOUUNIVERSn'YDec.2013“宗祠"建构地域社会关系探析——以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宗祠为例韦浩明(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贺州542899)[摘要]依靠宗祠凝聚的血缘宗族是维护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和谐的核心因素。地方官府通过宗祠强化对宗族的管理、引导、监督,完成政务实施、教化推行、赋税征收以及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等工作,降低了行政运行和行政管理成本。尤其不同的是,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的宗祠群,通过同姓联宗的聚合方式,打破了瑶

2、、壮、汉等民族的界限,对消除民族歧视、倡导民族平等、建构和谐的民族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关键词]临贺古城;宗祠;社会关系[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673—8861(2013)04__001宗祠,是血缘崇拜和血缘凝聚、血缘与地缘相杨、莫、黄、谢、廖、潘、钟、苏、黎、秦、蔡等22姓的宗结合的象征物,也是联系血缘家族之桥梁和宗族的祠,最早的建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其中罗、刘、代称,西周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确立逐步完备;明莫三个宗祠,是2001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朝嘉靖以后,逐渐成为影响地域社会关系

3、的核心因单位。根据考察,这里大概是南岭山区乃至整个岭素。总览目前研究宗祠的研究成果,侧重点在于宗南地区宗祠修建最密集的地方。祠的建筑风格、文化传承以及宗祠存在利弊等方从修建时间看,明代5座,清代13座,民国4面,对宗祠与地域社会关系的研究,总体上比较缺座。经过多次维护和重修,现在全都保存完好。从地乏。通过选取南岭走廊中段临贺古城之宗祠为研究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古城的河西部分,环绕文庙对象,对宗祠修建、布局、联宗范围的考察,探讨宗逐次展开,宗祠之间相距很近,有些相隔不足50祠与地域社会关系建构的相关问题。认为宗祠把区米。从建筑

4、风格考察,最显著的特征是彰显宗族文域瑶、壮、汉等不同民族、但同一姓氏的群众聚合起化和宗族特色。各宗祠均由委员会管理,不仅处理来,打破民族界限,消弥民族歧视;而官府通过加强家族、宗族问题,而且修谱、祭祀、兴学、奖惩之类的对宗祠的管理、协调,既保障地域社会和谐,又降低重大事件,均在宗祠议决。其职责与全国各地大同了行政管理成本。其方式方法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小异,此类情况前人已有众多研究,在此不加赘述。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与众不同的是,临贺古城的宗祠联宗范围独一、临贺古城的宗祠群特、不局限于文化族群、支系和迁居时间,其联宗重临贺古城,

5、地处南岭走廊中段贺江与桂岭河汇在同姓,不分贫贱,不分种族,只要能够联系和主动合处附近,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到参与,都是受欢迎的。从修建宗祠的捐赠芳碑可以1952年的2000多年里,一直是桂、湘、粤三省交界看到,捐款除同姓外,也有少量外姓捐助,甚至有官区域最重要的郡县治所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府的间接投入。尤其有特色的是,捐资的地域范围交通中心之一。在不足一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目前十分广阔,如王氏宗祠,包括临贺古城、桂岭、钟山、共保存有王、邓、龙、刘、李、邱、邹、岑、陈、罗、张、八步等县乡;邓氏宗祠。涵盖八步、

6、钟山以及湖南的[收稿日期]2013—11—13[作者简介]韦浩明(1965一),男,壮族,广西钟山人,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民族历史文化。[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70056)。一10—第29-~:IV4期贺州学院学报2013年12月V01.29No-4JOURNAL0FHEZH0UUNIVERSn.YDec.2O13桃川、大锡和广东南丰、梅州等地,特别是大平的邓族人的目的。再次,捐资助学,树立典型,倡导文化姓瑶族也直接参与;刘氏、李氏宗祠的捐资地域包教化。传统上每个

7、宗祠都有族产,其中一部分被当含桂、湘、粤三省交接区域,而且同姓的瑶、壮少数作教育基金,用来鼓励族人读书就学。如杨氏宗祠民族参与者不少;其他宗祠的捐资情况大都如此。现今还有依稀可见的相关管理条例的碑文留存。另这足以说明,临贺古城的宗祠已经不是简单的地方外就是给宗族中的精英和有突出贡献者立碑立传,性而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地域性大宗祠。它不仅以放置宗祠中,供后人仰慕,弘扬宗族教化。血缘为纽带,而且把没有血缘联系的同姓群体一并宗祠不仅是联族、联宗的象征,更重要的是通联合、接纳,特别是把瑶、壮等少数民族纳人同宗同过宗祠建构了以“血缘”而

8、非“亲缘”的地域关系。族的血缘群体中,对重构地域社会的族群关系、消“孰土人孰客人济济一堂皆我族,以仁率以义率绵除民族歧视、倡导民族平等起到积极作用。绵百代妥先灵的宗祠楹联,”表现出宗祠建设和宗二、“宗祠”建构的地域社会关系族文化的巨大包容性,这是南岭走廊中段多民族、宗祠作为地方上凝聚、维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