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

ID:5321072

大小:177.6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资源描述:

《“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5卷第12期宜春学院学报V01.35.No.122013年12月JournalofYiehunCollegeDec.2013“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马艳园(宜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化分为水平数学化和垂直数学化。“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关键词:数学化;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13)12—0151—0

2、21“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基本理论题,即学会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学会通过构造2000年4月,针对我国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低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化”能解决问题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的现状,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力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数学化能力为目的,贵州师范大学的吕传汉、汪秉彝教授在《创新与的培养从小学一直延伸到大学。研究表明,“数学情境与提中小学数学教育》一文中,提出数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出问题”教学模式可以延伸至大学数学教育,并且符合培题”教学基本模式。其基本模式如

3、图1所示。养学生“数学化”能力的教育目标。2数学化擘生掌习一质疑提问、自主合作探究荷兰著名数学家、教育学家弗雷登塔尔在他的著作《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athematicstt8anEducationalTask)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数学化”原则。(观察、分析)(求解、反驳)(学做、学用)“数学化”是从情境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利用生活中教拜导擘t启发诱导、辩正解惑讲授积累的常识和已习得的知识与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图l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的概念和方法,体验数学“数学

4、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教学宗旨⋯:培养学的抽象和形式化的过程。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教学核心:把“质疑提问”,弗雷登塔尔认为:数学化就是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过程。即人们在观察现实世界时,会运用数学的方法分析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使学生形成质疑提问的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学的产生与发展本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身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先人从手指或石块的集合形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挖数的概念;从测量、绘画形成图形的概念都

5、是数学化。此掘、分析和发现隐藏于数学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和内在的知外当数学家们从具体的置换群与几何变换群抽象出群的一识联系,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成分与已知数学模般概念时,也是一种数学化。甚至可以说整个数学体系的型之间的关系,使得数学成分形象化和公式化。提出问题形成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而人们学习数学的过程,实的培养是该教学的主要目的,而解决问题是对所提出的问际上又或多或少地遵循着历史发展的规律。题做进一步抽象化的处理和推广。再将之运用于解决实际“数学化”分为水平数学化和垂直数学化两种。水问题或是更抽象的数学问题。平

6、数学化:是指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是把情景问“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反映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题表述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垂直数学化:是水平数学化后的一个过程,即知识的提炼由实际情境出发,通过数学处进行的数学化,是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即对已经符号理,再回到实际问题中。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化了的问题作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去理解和体验数学知识,感受到水平化和垂直化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两种状态。一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其抽象处理的意义,从而能够种是注重现实背景在数学知识中的作用,即强调数学知识

7、对数学知识有完整的认知。其中,学习过程中的“数学处理”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一个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果过于注重这样的联系,往往会导随着数学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必然要求每个公民具备致用“生活化”取代“数学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过于优良的数学应用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浅显,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对数学的错收稿日期:2013—11—09基金项目:宜春市社科类市级课题(数学“情境一问题”教学在宜春市高级中学中的推广研究,编号:YCSKL2012—037);宜春学院校级课题(地方性高等院校大学生

8、“数学化”能力的培养研究,编号:YCUJG一2012—13)。作者简介:马艳园(1982一),女,哈尼族,云南红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Email:book_ma@163.com。·151·第12期宜春学院学报第35卷误认知。另一种是强调形式符号和逻辑体系的意义,更多在时间间隔区间[,]中插人任意n—1个分点的倾向于机械的运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