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农门”与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反思

“跳农门”与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反思

ID:5322268

大小:331.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跳农门”与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反思_第1页
“跳农门”与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反思_第2页
“跳农门”与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反思_第3页
“跳农门”与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跳农门”与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职教NONGCUNZHIJIAO“跳农门”与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反思口陈沛酉陈明昆摘要:“跳农门”实质是农民阶层的向上流动。社会地位的制约性和社会心态的激励性促使着农民阶层“跳农门”“跳农门”的方式在各个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各有不同在农民选择精英教育跳出“农门”困难重重之际,农村职业教育的平民性、灵活多变以及高收益,决定了其大有可为。因此,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明确“跳农门”的办学理念.把握“跳农门”的关键时期,拓宽“跳农门”的就业渠道,助力农村青年跳出“农门”。关键词:“跳农门”;社会流动;农村职业教育作者简介:陈沛酉(1990

2、-),男,河南潢川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陈明昆(1963-),男,河南固始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非洲高等教育。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社会结构规约下的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选择框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1YJA880087),主持人:沈亚强。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3)31—0040—04“跳农门”作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群体向上者和劳动者.还是进入城市从事

3、二、三产业的农民流动的形象表述.是城镇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和构建群体.都意味着原有的农业经验在新的生产方式中现代社会结构的必然要求。然而.社会资本占有率极将完全或部分地失去效用『31.这种格局促使农民社低的农民要想跃人“龙门”.无疑是障碍重重。农村职会职业的非农化.推动农民阶层向上流动。业教育作为与农民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该如第二.就社会而言,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现代何助力农民跳出“农门”?厘清这一问题.农村职业教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育才能明确自己的责任,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现已基本完成从传统农

4、业一、“跳农门”释义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跳农门”意指跳出“农门”.而后跃进“龙门”.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期。跳出农村的劳动成为城市人。其内涵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第力数量日益增加.会导致两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一“跳农门”的实质及作用:第二.“跳农门”的动因在农村地区.随着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上学或打,分析;第三,“跳农门”的主要方式工.传统的依靠大量劳动力的粗放型农业生产不得(一“跳农门”的实质及作用不加快转型为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跳农门”的实质就是农民群体进入较高阶层的产另一方面.中小型城

5、镇迅速崛起,其二、三产业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即“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所需要的劳动力将得以补充。这样,以市场为动力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Ⅲ.的农村人力资源将得到优化配置,不仅促进了产业包括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和在地理空间结构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中位置的变化两个方面合理的社会流动可以让社产率。会分层体系更加开放.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平等的社第三.就国家而言.提升城镇化水平。衡量一个会流动机会.改变人的社会地位.最大可能地激发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城市化程度。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

6、的协调发展嘲具体农民跳出农门.从土地的束缚中脱离出来,进入城到“跳农门”,大致有以下三点作用:镇从事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活动,将增加社会活力,第一.就个体而言.最直接受益者是农民身份促进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扩大市民阶层的比的转化。无论是农村地区乡镇企业的组织者、管理例.从而为中产阶层的扩大提供必要的人口基础,40职教论坛/2013.31NONGCUNZHIJIAO农村职教进而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美等偶然性事件.遇到“伯乐”赏识,加官进爵,一步转变。跳入封建政治精英阶层。但这是为数极少的个案。(二)“跳农门”的动因分

7、析“跳龙门”方式的单一造成阶层之间的流动非1.农民社会地位的制约性社会流动的最终目常困难.进而导致农民跳出“农门”的意愿并不强的是获得个体较为满意的社会地位影响个体或群烈。并且.在封建中国的城市仅为政治中心,乡村地体获得某种社会地位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区小农业与小工场相配合.才是传统中国农工并重先赋性因素.即与生俱来的、个人不能选择的客观的生产基地封建社会的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条件,主要有国家政策、家庭出身、天赋秉性等因高度的自给.日益形成安土重迁的乡村文化.“城市素:第二.后致性因素.即人们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不是吸引社会上层

8、人士居住的地方”f51.反倒祖辈居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新中国在跨越式的现代化进住的乡村才是根之所在程中采取了城乡分野、吸农哺工的发展路径,这种2.近代中国的“跳农门”:方式多样但属无奈之历史政策造成了城乡居民在权利和义务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