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意蕴及现实启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意蕴及现实启示

ID:5322484

大小:242.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意蕴及现实启示_第1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意蕴及现实启示_第2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意蕴及现实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意蕴及现实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LILUNTANSU0(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意蕴及现实启示李谨丞强静雅(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马克思不仅是一位怀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具有自然关怀意识的哲学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阐发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要文本:其中“对象性”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异化劳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体现,“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回归。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中图分类号]A81

2、1[文献标识~i-q]A【文章编号]1674—1676(2013)05—0012-032l世纪的今天,人类文明正在从工业文明转向的产品的材料。”【l1人类一切活动都以自然界的存在生态文明,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为前提条件,离不开自然界的“馈赠”,要不断地与自的关系,才能有效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然界进行物质交换。同时正是因为自然界的先在性,间的矛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人才有可能成为“对象性的存在”。也就是说,自然界稿》)是阐发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文本,从中的先在性是马

3、克思思考“对象性”的前提,离开这个梳理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逻辑,对于前提,人就只能是抽象的、费尔巴哈式的人,就不可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下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能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一、“对象性”: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提出的自然界先在性论断从一个侧面表马克思生活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他意现出对自然界的重视,为人与自然界的基本关系进识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之间的辩证统一。《手行了科学定位。稿》中马克思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认为自然(二)“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思想是马克思对界具有先在性,自

4、然界与人互为对象,人通过劳动确象性思想的递进发展证自身并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自然界是先在的,人要在自然界中生存、繁进行对象性思考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自然界是人衍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不断地与自然界交互作的无机身体”、“人化自然”等科学思想。用。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能动地改造自然是人类自(一)自然界具有先在性是马克思对象性思想的我持存的必然。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就它自身不前提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口I。把自然界比作马克思认为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必须以其“人的无机身体”是从两重关系

5、出发的:一方面,自然他存在物为对象才能表征自己生命的本质。人与自界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前提,人类依靠自然界生活;然的关系就如同太阳和植物的对象性关系一样。在另一方面,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界提供直接的马克思看来,对象性关系的前提是自然界的先在性:实践对象及工具材料。在这样一种互动关系中显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意蕴:人在适度的范围内合理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利用自然界提供的资料,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人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类生

6、存条件;与此同时,人类也在利用美的原则改造[作者简介]李谨丞(1989一),男,云南玉溪人,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静雅(1989一),女,陕西宝鸡人,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理论传播。·12·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自然,被人化了的自然应该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体性而不能称之为人。当人的类本质丧失后,劳动者自然。这种双向的交互作用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与眼中的他人只是金钱、利益的依附,人与人之间的情自然界的辩证关系。感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资本家的

7、贪婪必然导致联系现实来看,人们往往忽略了自然界与人的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彻底割裂,人类与自然的良性互整体性和对象性关系,只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自动最终消解。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从事的是非然界进行一种单向度的索取。这种扭曲的索取和征人的劳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被单纯的经济关系所服关系必然导致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掩盖,这样的自然界不是绿水青山而是满目疮痍,人平衡。工业文明极度发达的今天,“人化自然”的理念在被污染的自然环境中生存感到无比窒息。似乎被扩大到了极致,人类的印记遍布全球,同时也异化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推

8、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伴随着环境污染席卷全球,人类强行把自在的自然展,但越是在这种异化关系影响下的“自然界”就越界变为自为的自然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似乎觉得是表现为“非自然界”,人们越是处心积虑地追逐资我们能够战胜自然,技术理性能够征服一切。但是,本的利益,就越是极大地破坏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