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doc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doc

ID:53233868

大小: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2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显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内部控制的日益重要,国内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不断加强,并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对内部控制的代表性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回顾以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引作用。【关键词】内部控制;文献;回顾一、引言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研究的深度还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把握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2002年美国颁布S0X法案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管以来,内

2、部控制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国众多学者投入到内部控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二、文献回顾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研究角度多样,主要研究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研究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世界上有一些权威机构发布了标准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其中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概念框架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报告,该框架由“五个要素”组成,这五个因素概括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3、乂将内部控制框架概括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八个要索;通过借鉴美国COSO框架,2008年我国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的20年以来,组织业务和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股东和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风险以及如何控制风险,这些因素促进了对《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的修订。2011年12月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征求意见稿与旧的框架相比做了如下几点改动:以原则为导向、报告目标类别做了相应扩展和以应对技术、商业模式等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我国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4、普遍是基于COSO委员会发布的整体框架进行的,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作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阎达五、杨有红(2001)通过对四方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回顾得到启示:维护资源的安全、保证信息可靠、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益构成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会计控制始终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并对我国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提出了建议:紧抓合规经营和效益性这两个冃标,采取分步走的战略建立我国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环境因素研究方面,冋AhzN陈和平等人(2

5、004)认为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赵玲(2007)认为内部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通过两者的衔接和互动式结合才能使内部控制得到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杨有红(2013)认为基于环境角色和作用方式对环境进行分类并针对性选择应对策略是内部控制构建与持续优化中的基础性工作。众多学者在COSO报告框架内研究内部控制,但由于COSO报告基于新古典主义、奉行个体主义和新自宙主义,整个报告是以私有制企业为研究对象,并不包括政府,研究边界仅限定于“内部环境”而不涉及外部坏境,特别是政府的影响。并且,国有企业也不

6、属于COSO报告的使用范围,因此COSO框架并不具有普世性,内控研究存在形式化、全能化和空洞化的弊端。(李心合,2013)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我国在2012年Z前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为自愿披露,学者们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自愿披露决定因素和经济动机的研究较多。李明辉等人(2003)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其口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也不够强。杨有红、汪薇(2008)也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强制规定未得到有效执行、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

7、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实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施继坤(2012)以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签证报告可以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公司权益资木成本可以降低。杨玉凤(2010)通过经验研究,提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霧对显性代理成本抑制作用不显著,对隐形代理成本有明显抑制作用。梅丹(2013)对2009-2011年度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1年以来,上市公司披露内控缺陷比例显著提高,但中国当前内控缺陷信息披露仍处丁•起步阶段,整体披露水平较低,信息含量较差。1.内部控制评价王煜宇和温涛(2005)从内部控制环境、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