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doc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doc

ID:53236606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2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doc_第1页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doc_第2页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doc_第3页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智能形成影响很大。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过于严肃和单调、呆板的课堂气氛则会影响学生

2、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发展。可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前提。为此教师要俯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畅幵言路,才会使学生敢“问”敢“答”,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渐地萌动、突现。(2)加强指导,提高学生问答水平。学生的“问”和“答”往往五花八门,如何"问”,怎样“答”,对学生来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关键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教师加强指导,具体方法是:第一,'‘答案”练习一一多角度质疑。教师先提供给学生一个答案,可以是时间、地点、人物或一个概

3、念,然后请他们围绕这个答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时,教师出示“司马光砸缸”的挂图时,学生可问: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他能很快地砸破水缸救人吗?他能不能不砸坏水缸而把人救出来呢?老师难道没有教导落水的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玩吗?这个孩子是不是很顽皮?……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确对于同一事(或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信息。第二,“问题”练习一一深层次解疑。教师围绕一个题目,由浅及深列出一些典型的问题,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思维特点。问题的次序可从事实性(回忆、理解、描述

4、)一一说明性(分析、综合)一一判断性(评价、提出措施),逐步深入。如学习《狱中联欢》时,教师可列出:①事实性问题,如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事?这些人为什么会被关进监狱?②说明性问题,如在狱中为什么会联欢呢?他们选的地点为什么是在监狱中呢?(3)判断性问题,如有人说联欢是为了朋友的聚会而高兴,你同意此观点吗?若不同意,你认为的目的是什么?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就能把握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问题,为思维的正常展开创造了条件。(3)通过各种途径,提供锻炼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除讲究方法之外,教师还必须给学生多种锻

5、炼的机会,主要途径有:①师生之间互相问、答。教师要精心设疑,尽量让学生“跳一下就能摘到桃子”。如在进行《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时,教材中说“是鸟栖息的理想之地”。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鸟栖息的理想之地呢?(若学生回答有困难,可改问:什么是天堂,鸟为什么非常喜欢树林?)通过分析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另一方面,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不能只给学生一个答案,而更多的是讲清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指路人”。②学生与学生间互相问答。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暴露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

6、真正疑难问题,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可巧妙地进行启迪、点拨、归纳,把机会仍留给学生,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努力,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得以自悟,启迪创新意识。③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应当说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阵地。但毕竟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如果教师控制失当,轻则使教学信息流通不畅甚至受阻中断,重则扼杀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对在课堂有效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学生“疑问”,教师可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讨论,或利用学校开放的网络资

7、源,进行的资料的查阅。④口头与书面相结合。在某些情况下,学生的质疑问难也可以通过书面交流的形式进行。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把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并不密切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解决。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经过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效果比较显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