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

ID:5324837

大小:501.4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8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_第1页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_第2页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_第3页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_第4页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9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方福前,张艳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本文以分析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为基础,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KS和T检验筛选投入产出指标;然后,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最后利用面板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诸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

2、村从业人员对农业生产效率值的影响较为明显;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会显著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关键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KS检验;Malmquist指数;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F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6X(2010)09-0005-08总产值的年增长速度最高达到17,最低为一一、引言6①,农业总产值的这一波动既与经济改革的诸多阶段相联系,同时也和农业生产中投入要素和我国是一个有13亿

3、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密切相关。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关系着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农业TFP差人民富裕、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因此,农业生产异的原因展开过探讨。文(Wen)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和效率问题日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我国自产出的增加源于三个方面,即投入增加、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1978—2O08年),农业和技术进步。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改[收稿日期]2Ol0一O7—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JL001);

4、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中国经济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子课题[作者简介]方福前(1954一),男,安徽庐江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张艳丽(1985一),女,山东曲阜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意见,笔者已作了相应修改,本文文责自负。①以1978年为基期将名义农业总产值转化为实际总产值计算所得,数据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9期革极大地促进了2O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生产率的观性较强。另一方面,罕有文献在给出农业TFP提

5、升。l】]威尔利等人(Whalleyeta1)认为,不应变动情况之后,进一步对不同地区农业TFP差异将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率的上升全部归因于制度的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改变,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因此,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2]黄少安等人认为,成果进行如下拓展和改进:首先,利用KS和T检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会对生产要素投入量产生不同验观察不同指标对农业生产效率值的影响程度,在的激励,从而对中国农业总产出有较大的影响。L3]此基础上筛选出投入产出指标,并以

6、检验后的变量金等人(Jineta1)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过度关作为投入产出指标计算出不同地区的Malmquist生注改革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并产率指数,这样选择投入产出指标更具客观性,并认为,2O世纪8O年代到90年代初期,技术进步能真实反映农业FTP的影响因素。其次,对不同是农业增长的源泉,农业的科研投入和资本投入对地区农业丁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这些因农业生产率具有深远的影响。_4]姚等人(Yaoeta1)素涵盖了一个地区的农业特征、财政支农力度和农认为,在给定投入要素的条件下

7、,中国农业产出的业的市场化程度等多个方面,笔者试图发现不同地改变源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Es]区农业P的差异及其原因。具体内容安排如从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下:第二部分介绍研究方法;第三部分对选择的模生产效率的度量有参数的方法和非参数的方法。其型和非参数方法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进行说中,参数的方法在做估计的时候要对函数形式和误明;第四部分对不同地区影响农业丁FP的因素进差项的分布作出假定,并且不能有效处理多产出的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归纳本文结论。情况。同时,该方法

8、得到的TFP对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依赖度高,如果人为确定资本弹性系数,确二、研究方法定参数值时主观因素较多;如果采用回归分析确定系数,参数值会过重依赖样本数据,并且难以避免(一)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选取数据误差的影响。而非参数的方法则无需设定生产在非参数DEA分析中对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函数的形式,并且不需要投入要素价格的数据。由是进行分析的前提和关键,不同的投入产出指标会于在农业生产中,一方面要素价格的数据难以获带来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差异。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