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频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和低中频接收机的特点.docx

差频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和低中频接收机的特点.docx

ID:53252291

大小:11.2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差频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和低中频接收机的特点.docx_第1页
差频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和低中频接收机的特点.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差频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和低中频接收机的特点.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综合分析超外差(heterodyne)接收机、零中频(homodyne)接收机和低中频(low-IF)接收机的特点。答案:(1)超外差式接收机(heterodynereceiver):优点(benefits):1)超外差式接收机可以有很大的接收动态范围。2)超外差式接收机具有很高的邻道选择性(selectivity)和接收灵敏度(sensitivity)。一般超外差式接收机在混频器前面会有一个预选射频滤波器,在混频器后面还会有一个中频滤波器。这就使得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以抑制很强的干扰。3)超外差式接收机受I/Q信号不平衡度影响小,不需要复杂的直流消除电路。缺点(d

2、rawback):1)由于超外差式接收机一般会用到一级或几级中频混频所以电路会相对于零中频接收机复杂且成本高集成度不高。2)超外差式接收机会用到很多离散的滤波器,这些滤波器可以是SAW或陶瓷的,但一般比较昂贵,而且体积较大,是的集成度不高,成本也较高。3)超外差式接收机一般需要较高的功率消耗。应用:相干检测的方案中(QPSK、QAM)。(2)零中频接收机(homodynereceiver):优点(benefits):1)零中频接收机可以说是目前集成度最高的一种接受机,体积小,成本也很低,但是如果到了VHF频段设计零中频接收机将变得非常复杂、困难。因为频率越高,IQ解调器所

3、用到的本振很难做到正交,频率也很难做到很准确,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增加AFC电路,自动控制本振频率。2)功率消耗较低。3)不需要镜像频率抑制滤波器,同样减小了体积和成本。缺点(drawback):1)由于信道选择性完全是在基带有源低通滤波器实现的,所以诸如大的动态范围、低噪声和良好的线性度这些指标要求使得有源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非常困难。2)需要直流消除电路。由本振自混频(self-mix)和强干扰信号自混频在基带产生的直流电压会恶化接收信号,需要用到直流消除技术。如果不应用直流消除技术,这种方案就只能用在没有直流成分的调制方案中(比如:NC-FSK)。3)因为零中频接收机

4、的载波是在射频频段,这样载波恢复变得很困难,只能用在非相干检测方案中。4)零中频接收机对于I/Q不平衡度很敏感,用离散器件实现的I/Q调制器很难保证良好的I/Q平衡度。应用:没有直流成分的非相干解调方案中(NC-FSK)。(3)低中频接收机:优点:地中频接收机结合了超外差式接收机和零中频接收机各自的邮电。1)低中频接收机和零中频接收机结构图相似,像零中频接收机一样,不需要高频高Q值滤波器抑制镜像信号,地中频结构中滤波器元件更容易单片机城,从而减少全系统元件总数,实现高度集成化,性能也较好,还可降低功耗。2)低中频接收机相对于零中频接收机比较容易实现载波恢复。3)低中频接收

5、机还具有零中频接收机的集成度高体积小的优点。缺点:1)低中频接收机还是I/Q不平衡度很敏感。2)低中频接收机像超外差接收机一样需要考虑镜像频率的抑制的问题。应用:频谱在直流附近的线性调制方案(GMS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