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踩踏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中小学踩踏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ID:5325492

大小:186.2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中小学踩踏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_第1页
中小学踩踏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_第2页
中小学踩踏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踩踏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全》2o1o年第1o期中小·学踩踏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王岩韩海荣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踩踏事故是指在人群密度较大的环境中,由于人流惯性和无法控制的各种力的相互作用,混乱的人流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突然出现某个人跌倒、进而导致人群堆叠现象,被压在下面的人员身体无法活动,呼吸受阻,轻者会出现局部充血,骨折等现象,重者可能由于机械窒息而导致死亡。下课、间操、升旗30.8%校园属于人员集中场所,中小学生又属于特殊群体,正处在智力和心理的发展阶段,对突发事什的图1中小学校园踩踏时间统计认识和应对能力都有待提高。一旦发生校园踩踏事故,造成的后果及损失极为惨重。因此有必要

2、对校园踩踏事故进行专题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及产生根源,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l校园踩踏事故统计分析据不完全统计,在2000~2009年的10年中,我国共发生30多起校园踩踏事故。统计发现,2005年最图2中小学校园踩踏地点统计为严重,共发生8起校园踩踏事故;由踩踏事故共造有调查显示,16.8%的学校在学生下课或放学成的学生死亡、受伤人数分别为72人和406人。其中,时经常因楼道狭窄发生拥挤现象,41.3%的学校偶单起事故最多死亡人数高达21人,最多受伤人数为有楼道内拥挤现象发生。80多人。2校园踩踏事故原因分析校园踩踏事故发生时间多在下晚自

3、习、下课、上导致校园踩踏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事操、就餐和集会时,地点多是楼梯口或狭长过道。调故案例分析和总结原因如下:查数据统计见图1和图2。(1)校园建筑及配套设施因素。46狭窄的通道和楼梯是校园踩踏事故的易发地做操,参加升旗仪式,这些常规的校内活动的必经之段。路就是楼梯间和过道,这些地点的人流密度值很容a.楼梯、过道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校舍的建易接近或超过临界值。筑设施不达标,例如楼梯拐角处的宽度、楼梯井或栏b.安全意识是人们对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正杆的高度等未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或楼梯数目过少。确估计和判断。中小学生天性好动,属于心理上的冒b.楼道、楼梯的

4、照明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主要险期,从众心、好奇心强,缺乏自制力,极易出现恶作表现为:照明强度不够、缺少应急照明设备、设备更剧、起哄等现象。当他们感觉到即将面临危险或已经新、管理不及时等。面临危险时,就会感到十分不安,严重的恐慌心理不C.在楼梯过道等事故多发地段未设置警示标仅使自己行为失常,还会影响到周围人的情绪和心志,没有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未张贴、挂置安全警示理,进而造成群体心理恐慌和行为失控,产生推挤、标志,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够正确指引学生安全逃生。超越他人等不理智的行为,从而使事故急剧恶化。(2)校园安全管理因素。C.安全技能是人们面对危险时,能够了解危险校园安全

5、管理缺陷是导致踩踏事故发生的另一的性质和等级,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主要原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救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a.悲剧背后折射出的是校园安全教育的缺位和差。忽视。学校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提高学生的自3校园踩踏事故预舫对策。⋯曩曩。我防范意识和安全应急能力。校园踩踏事故原因复杂,汲取以往踩踏事故教b.学校平时没有进行应急准备,缺乏科学合理训,应从完善硬件设施,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研究制的应急预案,对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准备不足,事定预防对策。故一旦发生,不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疏导、分流和控(1)完善硬件设施。制。a.楼梯井宽度不应大于200ram,

6、当超过200mmC.对存在安全应急设施、安装监管不到位,老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室内楼梯栏杆高度不化、损坏的设备不进行及时修理,对学生的危险行为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高度不应小于放任不管等隐患而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即给校l1OOmm;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园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b.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lO00mm;d.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不落实教学用房及其附属用房不宜设置门槛。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在做操、C.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楼梯不得采用螺升旗仪式等活动中过干要求速度;学校管理责任中旋形或扇

7、形踏步;厕所、走道、楼梯间的平均照度应存在漏洞,对教师的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确,值日值勤不小于2Olx。制度不落实,关键部位、重要环节无专人负责。d.彻底清除通道和楼梯上的堆积物,消除障碍,(3)学生自身特征因素。定期检查疏散通道、疏散警示标志、应急照明设施等学生的特征和行为往往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是否符合标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因。e.完善学校现有的广播系统、扩音设备等信息a.踩踏事故发生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人群高度密传播手段,以便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准确地指导学生集。对于静止人群和运动人群,人群安全的临界密度疏散,防止事故的扩大。分别为4.7人/m和4.0人/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