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无机化学.doc

大学无机化学.doc

ID:53263622

大小:30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2

大学无机化学.doc_第1页
大学无机化学.doc_第2页
大学无机化学.doc_第3页
大学无机化学.doc_第4页
大学无机化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无机化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机化学(上)I原子结构1.波函数与原子轨道①波函数由三个量子数(m、n、l)确定,原子轨道由四个量子数决定(n、m、l、ms)②一定的波函数表示一种电子的运动状态③原子轨道区别于经典轨道,他只是代表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一个函数,代表核外电子的一种运动状态,是波函数的线性组合(波函数是原子轨道的数学表达形式,原子轨道是波函数的图像表达形式)④几率密度——波函数的平方: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几率,是电子云的形象化图形。⑤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a)(b)⑥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⑦电子云径向分布图a.s电子云的峰值

2、数等于主量子数b.p电子云的峰值数等于主量子数减一c.d电子云的峰的个数(峰值)等于n-2例:峰值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2.四个量子数(1)主量子数na.取值12…n正整数Klmnopb.物理意义:*决定电子层数(主量子数=电子层数)*决定电子能量的重要因素(n值越大,能量一般越高)(2)角量子数l-8-a.取值012…n-1b.物理意义:*表示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式*同一电子层具有不同状态的分层(能级)*与电子的能量有关(l越大,能量一般越高)n、l决定了电子能量※n、l决定电子能量高低,一者确定则电子能量与另

3、外一量子数成正相关,抑或按照申泮文老师的经验公式E相对=n+0.7L作比较(3)磁量子数ma.取值0±1±2…±Lb.物理意义:*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l、m决定了电子云的形状)*与电子能量无关(4)自旋量子数a.取值:±b.物理意义:电子的自旋方向※在取值上n决定l,l决定m3.核外电子排布(1)能级组的划分:(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能量增加※*能级组内各能级间能差小,能级组间能差大*s能级中有1个轨道p分层有3个轨道

4、d分层5个f分层7个,每个分层中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互称简并轨道(等价轨道)(2)排布规则:*能量最低原理;从第一能级组开始向后依次填充*保里原理: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相同的电子(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相同的电子)→#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每个电子层原子轨道总数为n*洪特规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相同的等价轨道时,总是尽量以自旋方向相同单独占据简并轨道※洪特特例:等价轨道半充满、全充满、全空状态比较稳定,因此例如24号元素Cr的电子结构为[Ar]3d4sNOT[Ar]3d4s4.屏蔽效应:内层电子对外

5、层电子的排斥作用抵消部分原子核对该层电子的吸引力(忽略外层电子对该层的作用)(1)电子能量公式E=-eV(Z为核电荷数,为屏蔽常数)(2)Slater规则计算屏蔽常数:*将电子分组为:(1s)(2s2p)(3s3p)(3d)(4s4p)(4d)(4f)(5s5p)…*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无屏蔽作用-8-*被屏蔽电子为ns、np时,则n-1层对它们的屏蔽常数为0.85,小于n-2各电子对它们的屏蔽常数为1.00*1s轨道上2个电子间屏蔽常数为0.3其他n相同的各分层电子间的屏蔽常数为0.35*被屏蔽的电子为nd、nf时,

6、其左边对其屏蔽常数为1.00例:计算铝原子中其他电子对一个3p电子的屏蔽常数Al1s2s2p3s3p=0.35*2+0.85*8+1.00*2=9.505.钻穿效应*电子的钻穿效应作用越大,受到的屏蔽作用越小,受核的引力越大,能量越低,原子越稳定,导致能级交错的现象。*3s3p3d轨道上电子钻穿效应依次减弱6.元素分区(1)s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分层上结构特点nsIA族IIA族(1)p区元素:IIIA~~VIIA和零族元素nsnp(2)d区元素:IIIB~VIII(n-1)dns(元素的族序数等于最高能级组中

7、电子数)(3)ds区元素:IBIIB(n-1)dns(元素的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4)f区元素(内过渡元素):镧系鋨系(n-2)f(n-1)dns7.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1)原子半径*范德华半径:没有形成化学键而只靠分子间作用力相接近的两原子间距离的一半*金属半径:看作是球形金属原子堆积的金属晶体核间距的一半*共价半径:两原子以共价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的一半※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短周期中由左及右半径减小(因为由左及右核电荷吸引增大,同时新填充电子间相互排斥使半径有增加趋势,但在外层电子未达到8电子稳定前

8、,核电荷的增加占主导)*长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变化情况与短周期相似*过渡元素由于新增加的原子填充在(n-2)f分层中,对外层电子有很大的屏蔽作用,使原子半径减小幅度很小,以致镧系各元素的半径相近,性质相似,分离也非常困难*同主族由上而下半径增大(电子层增多)*副族由上而下并应该增大,但由于镧系收缩现象,第六周期半径与第五周期半径基本相等。(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