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doc

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doc

ID:53265072

大小:105.4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2

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doc_第1页
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doc_第2页
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doc_第3页
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doc_第4页
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加水面上的大气压力。增加水面上的气体的氧分压直至是纯氧。降低水的温度。降低水中的生物耗氧量和化学耗氧量。2氧气是一种比较难溶以水的气体,可以用纯氧直接加到水里,但要用扩散管,所谓扩散管是一些能把气体分散分细的出气装置,象水族箱用的沙气头、沙气条等,同时要把水搅拌均匀受溶氧气1.增加曝气量或曝气设备。2.增加曝气面积(或者曝气头的面积)。3.通过改变曝气头来改变的气泡直径(变小),提高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4.增加池体高度,延长气体与水接触时间。5.将空气曝气改成纯氧曝气。6.降低水温,

2、提高氧的溶解量。还有什么想到了再补充吧。提高转速或通纯氧溶氧量:水中氧气的溶解量。发酵生产中,一般以通气比来表示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内通过单位体积培养液的空气体积比来表示。溶氧量可以通过通气量来控制。发酵转速确定不能只根据DO,而且根据实际情况,比如空气的供应量和菌种的耐受及搅拌叶情况。如果空气供应是限制因素,那么只能将DO设计低一些,这时即便是提高搅拌转速也不能有效提高DO,反而增加了菌体的损伤,降低产率。如果手中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拟合出搅拌,DO和空气流量的关系。这时就可以根据模型进行确定。如果拟合不出来模型就用统计的方

3、法,估计出一个经验的控制方法。C、N源及C/N比对微生物碳氮比(C/N)碳氮比是指微生物体或其它有机物中所含碳素和氮素重量的比值。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所要求的适宜C/N比一般为25:1。因为微生物每合成1份有机物质需要利用5份碳素和1份氮素,同时还需要利用20份碳素作为能量来源。11当堆肥材料的C/N大于25:1时,微生物不能大量繁殖,而且从有机物中释放同的氮素全部为微生物自身生长所利用。当堆肥材料的C/N小于25:1时,微生物繁殖快,堆肥材料分解也快,而且有多余的氮素释放,施到土壤后供作物利用,也有利于腐殖质形成。调节C/N比

4、的方法:添加人粪尿、豆科绿肥和化学氮肥以降低C/N比。计算方法:例一﹕堆肥料碳氮比一份草碎20:1两份干树叶60:1碳﹕(20+60+60)=140氮﹕(1+1+1)=3∴碳氮比=140:3or47:1這个碳氮比(C:Nratio)比标准的25-30:1为高,含太多碳或太少氮,故应加些含氮比较高的物料如菜莢。例二﹕堆肥料碳氮比一份水果30:1一份新鮮樹葉45:1一份菜莢12:1碳﹕(30+45+12)=87氮﹕(1+1+1)=3∴碳氮比=87:3or=29:1這個碳氮比(C:Nratio)與標準的25-30:1吻合,在其他條

5、件合適下,物料將能迅速被分解。11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八章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

6、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7、。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

8、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