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docx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docx

ID:53268145

大小:50.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2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docx_第1页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docx_第2页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docx_第3页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docx_第4页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 (2012-11-2016:33:53)转载▼标签: 转载分类: 健康知识原文地址: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作者:李有亮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管理   专家小传  江霞,主任医师,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天津市糖尿病防治协会副理事长。  朱铁虹,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天津市糖尿病学会常委。  糖尿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21世纪的灾难”。11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糖尿病日。为此,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糖尿病分会、内分泌分会联合天津市多家三甲医院,围绕“糖尿病教育和预防”的主题

2、展开系列活动。  糖尿病日的由来  为纪念胰岛素的发现者,加拿大科学家班廷的诞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将班廷医生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旨在唤起政府、媒体及公众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共同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承担起宣传活动。从1991年设立以来,这项世界性的活动已经唤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糖尿病在全世界的高发病率及危害性,并且让更多的人投身到糖尿病的防治队伍中来。  国际糖尿病联盟将2012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定为“糖尿病:保护我们的未来”。今年的活动将行动的迫切性与保护下一代健康相联系。重点将放在糖尿病教育上,针对不同人群:医学专业人士、糖尿病患者和高危

3、人群,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防并发症从诊断之初做起  “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往往都是一系列并发症,而不一定是糖尿病本身。”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江霞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由于几乎所有的糖尿病并发症都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早期诊断对于糖友非常重要,在诊断之初就要开始预防并发症。”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在临床上,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率都很低,患者就诊时很多已经出现并发症。对此,江霞认为,这有医患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医生对指南的理解存在偏差或是担心药物引起低血糖反应,不敢把患者血糖降得“太低”(实际上往往降得不够);另一方面,患者对血糖达标的认识不够、没

4、有明显症状就不去看病或是受传言的误导,认为“胰岛素会成瘾,口服药伤肝肾”,而转向一些偏方、保健品,耽误了治疗。其实,在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指导下,结合每个人的实际病情,糖尿病治疗是非常有效安全的。  此外,针对糖友最关心的,如何防止低血糖的并发症,江霞主任给了如下建议:1.活动量增加时要适当增加饮食。2.不能空腹饮酒。3.超过60岁的人、肝肾类功能减退的人不建议用磺脲类降糖药。4.外出时应随身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提供糖尿病急救有关重要信息,在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合理用

5、药,安全达标  2006年中国地区的糖尿病现状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三成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绝大多数的患者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朱铁虹教授告诉记者,这个数据还是在三甲医院住院病人中调查的,如果是在基层医院做,结果更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朱铁虹教授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代谢病是生活方式病,需要患者自己做好管理。如果不能管住嘴、迈开腿,而是一味要求医生给用好药、贵药是没用的。医生通过做健康教育,充分调动起患者积极性,增强他们管理好自己疾病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一种药能涵盖所有机制,因此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也

6、是达标的重要障碍。  传统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五大类,各有其优势但同时也都有着各自的局限。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如年龄、体重、病程、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量体裁衣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公式化治疗。因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种代谢异常及血糖失去控制必将发生,单药治疗失效、治疗中的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难于避免。这都会影响患者治疗达标依从性。  可喜的是目前临床上又出现了一类新的口服降糖药——DDP-4抑制剂(如维格列汀)。这类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二肽基肽酶-4,可以升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

7、-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水平,从而调节血糖。该药特点是依据血糖水平分泌胰岛素,当血糖降至正常时,不会继续发挥降糖作用,从而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此外还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王 艳)(来源:《生命时报》2012年11月16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