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名品的重识——记上博元青花瓷器展的品相报告-论文.pdf

元青花名品的重识——记上博元青花瓷器展的品相报告-论文.pdf

ID:53270104

大小:6.07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17

元青花名品的重识——记上博元青花瓷器展的品相报告-论文.pdf_第1页
元青花名品的重识——记上博元青花瓷器展的品相报告-论文.pdf_第2页
元青花名品的重识——记上博元青花瓷器展的品相报告-论文.pdf_第3页
元青花名品的重识——记上博元青花瓷器展的品相报告-论文.pdf_第4页
元青花名品的重识——记上博元青花瓷器展的品相报告-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青花名品的重识——记上博元青花瓷器展的品相报告-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图1—3元青花莲池鸳鸯纹套盒上博“幽蓝神采”大展展品海博物馆酝酿十年、精心筹办的“幽蓝神_.▲采——元代青花瓷器特展”于2012年在上海_隆重举行,笔者有幸与会,近距离观看和感——J一一▲受了这次令人震撼的视觉饕餮盛宴。由于元青花瓷器存世较为稀少,收藏又相对分散,所以能够汇聚一堂集体面世,着实不易。截至目前,国内共有两次官方组织的元青花瓷展览。2009年北京首都博物馆首当其冲,举办了“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器文化展”。当时笔者也应邀出席,至今印象深刻。首博展览的元青花瓷主要以国内各地馆藏为主,器物多为出土发掘或窖藏,有较为

2、翔实确切的出处背景。七十余件藏品力求展现元代青花瓷在品种方面的Q。CoIIection隶方收藏,正款青花云龙象耳瓶、昭君出塞大罐以及2O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中创造了2.3亿元“天价”而一时传为佳话的鬼谷子下山罐也纷纷到场.更成为这次展览的一大看点!这些可渭耳熟能详、声名显赫的元青花瓷器,虽然以往经常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著录中,但器物图片几乎千篇一律,只适合一般欣赏和入门陶瓷知的普及。这种缺乏真实感的图片,对于真正的研究人士和爱好者则显得难以止渴。笔者赴沪连续7天观展,每日朝九晚五驻足于上博展厅。逐一对每件器物都进行了仔细的审视

3、和比对,尤其是对于那些海外收藏一直深闺难觅的著名器物更是做了详细《老家具》揭开了元青花的探索之路记录同时也有一些新的认和发现,借此机会,将斩获的资料以飨同好,供大家研究汲取。环的器物试图复原象耳瓶所丢失的瓷环.但缺乏直接有力一、“至正”年款青花云龙象耳瓶,英国大维德基依据。据笔者了解,北京2005年左右曾出土过一只造型金会藏。这件象耳瓶,俗称“大维德瓶”或“至正瓶”。的元代象耳衔环影青瓶,尺寸虽略小,但象耳及瓷环均1929年,英国学者霍布逊(Hobson,R.L)率先将这对青在.可知象耳瓶所丢失的瓷环不是龙泉窑那种圆柱形环,

4、花瓶发表在《老家具》杂志刊物上,开始了对于《明代以而是“瑗”形环。对于复原“至正”青花瓶有决定性的参前青花瓷》的探究之路(2)。由于此瓶太过有名.是考依据(图5)。揭示元青花“存世”的开山之作,后世但凡提及元代青花3.“弟子张文进”与“胡净一元帅”字铭处侧光细审发瓷器的刊物,均将其列为首选“标准器”。相关介绍虽然现有人为的打磨痕迹(图6)。磨痕呈竖直方向、细密而有较多,但此物远在英国,不轻易示人,所以一直缺乏高清规律,应该是传世过程中有人刻意想去掉这两处人名所致。∽兀青花堕耳东两处打磨掉,是何时何人所为,这对元青花款识的“标

5、准从青花绘制的文官“苏代”脸颊斜线彝方器”在出国之前还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些都值得深入探讨穿过(图9)。焦和追述。笔者曾有幸在2005年拍卖前夕值得参考的是.古代曾有将前朝器物磨款或重新施彩预展中上手此罐.并在作客央视特别遮盖后改成本朝款识的习惯。而对于一些祭器物品的偷盗访谈《揭秘天价古瓷》的节目中爆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事实。料——这件亿元“天价”古瓷也并非圈在古代.有些人将偷盗来的祭器通过“粉饰”后再全品的切身感受。古陶瓷的价值虽然重新流通成为“布施”之物。因此,历史上也出现诸多瓷受品相优劣的影响较大,但对于艺术垂器上带有诅咒

6、和惩戒偷盗祭器的警语款识,例如“拿去造诣较高的珍罕品种,价值的体现依基用者男盗女娼”、“有人盗此碗者忘八”等等(“忘”然是“瑕不掩瑜”的。为“王”避讳字)。更为狠毒的诸如“有人拿去天诛地时隔多年,元青花“鬼谷”再灭”、“偷去者死”、“盗碗者娘错”,这些颇具特色次回家,为更多陶瓷爱好者提供了一的“沮咒”款识,可以映射出祭祀用品被盗用的乱象(图次深入了解元青花的难得机遇。也正7)这种“借花献佛”的情况是否也曾出现在“至正”瓶是这次难得的“省亲”,才使得笔者上不得而知。但对于揭示“磨款”的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有了一个对于元青花制作工

7、艺的惊人参考思路。发现——“定稿线”!也就是在我们4.“至正”象耳瓶的海水纹饰和缠枝牡丹纹饰与“鬼谷”罐、日本大阪的“鱼藻”罐、安徽蚌埠出土的青花兽头“牡丹”罐如出一辙(图8)。尤其是海浪纹细密如毛发,浪头形状及运笔也颇为相似。这种海浪排列具有的雷同性.同样也出现在英国剑桥的“鸳鸯”罐上,都是两组连贯的大浪花,中问没有小浪花间隔。大浪花两侧有双角状浪头。所以,笔者考虑这几件元青花器物不仅是同一画匠的作品,而且制作时间相隔不会太远,有可能是一个特定的时间段1人J的产物(图8)。5.值得注意的还有“至正”瓶底部的莲瓣纹饰。纹饰内

8、绘有元代瓷器较为流行的“杂宝纹”,这些带有宗教色彩的“杂宝”均被“火焰”纹所相隔。与此情况相同的“杂宝”排列方式还有“鬼谷”罐、“鱼藻”罐、兽头“牡丹”罐以及南京藏“萧何”梅瓶。其中“蚌埠”罐、“鬼谷”罐与“萧何”梅瓶都是与莲纹共同使用(图8)。笔者提出,这儿件辅助纹饰极其相似的元青花器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