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密度对嫩奥1号大豆荚数影响的研究-论文.pdf

栽培密度对嫩奥1号大豆荚数影响的研究-论文.pdf

ID:53270200

大小:73.54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17

栽培密度对嫩奥1号大豆荚数影响的研究-论文.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栽培密度对嫩奥1号大豆荚数影响的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oi:lO.3969/j.issn.1000—8071.2014.07.021栽培宙度妁嫩奥1号大豆荚数影响硇酮奔张振忠王芳(哈尔滨市呼兰区种子管理站150500)(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1试验材料及田间设计2研究方法1.1试验材料首先对各品种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F测验,如F采用适合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嫩>Fnl05,再进行多重比较。奥l号。1-2供试土壤3结果分析本试验于黑河地区进行,地势平坦,年平均气温一0.5~0.5cI=,≥10℃活动积温1980~2100℃,无霜期田间试验结果(表1

2、、表2)表明,栽培密度对嫩奥11lOd左右,年降雨量500~550mm。前茬为小麦茬,土壤号的单株荚数、荚数/m影响显著。8个处理的单株荚数为草甸黑土。相比较,单株荚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密度最低的处1.3施肥水平理M05单株荚数最多,密度最高的处理M40单株荚数最底肥:磷酸二铵150kg/hm、尿素35kg/hm、硫酸钾少。84"处理的荚数/m相比较,处理M35的最多,处理55kg/hm。M05的最少。密度在5万~35万株/hm区间,荚数/m随密1.4试验设计度增加而增加,密度超过35万株/hm,荚数,m减少。方

3、在施肥量相同,管理措施相同的基础上,进行嫩奥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单株荚数和荚数/m的差异均达1号的不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采用随机到极显著水平,F值分别为18.45料和9.45料。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为5垄区,垄距0.65m,垄长在单株荚数方面,处理M5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均7.Om,小区面积为22.75m。。垄上双行,人工摆籽,于分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M10、M15与处理M25、M30、枝期、盛花期、鼓粒期测定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M35、M40~L较差异极显著;处理M10、M15与处理M20成

4、熟期产量的测定,每小区收获中间3行,每行两端比较差异显著;处理M10与处理M15相比较差异不显各去除0.5m,计产面积11.7m,折算成kg/hm产量。并著,处理M20、M25、M30、M35间的差异不显著;处理对每小区在计产面积内随机确定3个采样点,每点采样M30、M35、M40间的差异也未达显著水平。在荚数/mlm,对荚数/株、荚数/m进行室内考种。方面,处理M05与处理M15、M20、M25、M30、M35、M4OYfN比较差异极显著;处理M1o-q处理M25、M30、M35、M4OLL较差异极显著;处理M

5、IO与处理M15间差异表1栽培密度对嫩奥1号单株荚数的影响及SSR法多重比较显著;处理M05与处理M10间的差异不显著;处理M15、M20、M25、M30、M40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与栽培密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一0.9600**),与产量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fr=-O.9639**);荚数,m与栽培密度及产量均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13"*,r=O.9383**)。低密度处理的单株荚数多,但荚数/m却少;适宜密度的处理荚数/m多,产量也高。表2栽培密度对嫩奥1号平方米荚数的影响及

6、SSR法多重比较4讨论一是栽培密度对嫩奥1号单株荚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荚数/m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密度超过35万株/hm,荚数/m减少。二是本试验是针对嫩奥l号一个品种;对其他品种还需进一步探讨。三是本试验是在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大豆种植区得出的结论;对其他地区还需进一步探讨。(收稿日期:2014-04-12)@种子世界2014.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