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pdf

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pdf

ID:53271260

大小:2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7

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pdf_第1页
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pdf_第2页
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pdf_第3页
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pdf_第4页
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年第9期不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研究谢德意1,房卫平1,李伶俐2,马宗斌2,张东林3,杜远仿3(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450002;3.开封县棉花办公室,河南开封475100)摘要: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短季棉豫早73、豫早06、豫早08、中棉37和中棉30的主茎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单株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豫早06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其叶片的Pn、Fv/Fm和!PS"日变化幅度又较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从而获得最高产量;豫早73和豫早08,

2、由于其叶片的Pn、Fv/Fm和!PS"日变化幅度比中棉30的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而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7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也获得较中棉30显著高的产量;中棉30由于其叶片光合性能相对较差,而产量最低。关键词:早熟棉;光合特性;单株产量;纤维品质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268(2006)09-0056-04Studieson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andYield&FiberGualityofFiveShort-seasonCottonVarieties

3、XIEDe-yi1,FANGWei-ping1,LILing-li2,MAZong-bin2,ZHANGDong-lin3,DUYuan-fang3(1.CottonandOilCropResearchInstitute,He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Zhengzhou450002,China;2.CollegeofAgronomy,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China;3.kaifengCountyCottonProductionOffice,kaifeng4751

4、00,China)Abstract:The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andyieldandfiberCualityoffiveshort-seasoncottonvari-etieswerestudiedunderfieldcondition.Theresultswereasthefollows:Yuzao06indicatedhigherphotosyntheticrate(Pn)andsmallerdiurnalchangeofPn,Fv/Fmand!PS"inleaves,andgavethehighestyieldcompare

5、dwithothervarieties;Yuzao73andYuzao08showedsmallerdiurnalchangeofPn,Fv/Fm,!PS"andhigherPninleaves,andyieldwashighersignificantlycomparedwithZhong-mian30;Zhongmian37indicatedhigherPninleaves,anditsyieldwashighersignificantlycomparedwithZhongmian30;Zhongmian30indicatedpoorphotosyntheticch

6、aracteristicswiththelowestyield.Keywords:Short-seasoncotton;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Yieldperplant;FiberCuality有研究指出,作物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与产量呈素含量、光合作用效率、叶绿素荧光变化等,了解不正相关;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任何同短季棉品种的光合特性及高产形成的生理机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都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为早熟棉品种高产栽培生理调节提供理论依据。反映出来,因此,可以通过叶绿素荧光诊断估计光合1材料与方法机构量子效率和光合能力

7、,进而分析高产形成机理[1]。本研究通过测定分析短季棉豫早73、豫早1.1供试材料及处理06、豫早08、中棉37和中棉30的主茎叶片的叶绿试验于2004年在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科教试验收稿日期:2006-04-06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322010800);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424020023)作者简介:谢德意(1966-),男,河南商城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工作。·56·河南农业科学园区进行。试验地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供试短叶绿素含量较高,但是,除9月7日的显著高于豫早季棉品种5个,分别为:豫早73,豫早06,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