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占时期青岛文化转型初探.pdf

德占时期青岛文化转型初探.pdf

ID:53274198

大小:315.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7

德占时期青岛文化转型初探.pdf_第1页
德占时期青岛文化转型初探.pdf_第2页
德占时期青岛文化转型初探.pdf_第3页
德占时期青岛文化转型初探.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德占时期青岛文化转型初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JOURNAI.OFTHEPARTYSCHo0L0FCPC.QINGDAOMuNICIPALCOMMITT旺No.3.2O14德占时期青岛文化转型初探潘娜娜(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青岛266071)[摘要]1898年德国占领青岛,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大建港口和铁路,施行有效的土地政策,加强交通、照明和排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把青岛建成模范殖民地,德占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政策,如发行报刊、发展教育和建立现代通讯设施等,促进青岛城市文化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型。综合考察发现青

2、岛文化转型有着自己的特点:西方文化成为德占时期青岛的主流文化;中西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的速度相对较快;海洋文化特色较为鲜明等,这对以后青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关键词]文化转型教育海洋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642(2014)o3一Ol18—04文化转型包括从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从工业种杂耍、小场、大书、兆姑、梆柳、秧歌、江湖把式无所文化向知识文化的转型,涉及文化生活、文化内容、不有。《胶州志》记载了青岛的诸多民俗,例如初一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转向。1898年3月6到初五,很多商家一大早起来燃放鞭炮,煮熟饺子盛日

3、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胶澳沦为于盆中,然后焚香拜财神,并在店铺门首悬红挂彩,殖民地。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德国在政治、经济、以志红财盈门;二月二炒豆,以灰画地为圈,置五谷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青岛在十几年内于其中;六月六,晒一晒书籍和衣服等物品。由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大商埠,迈人了从传统文化青岛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仪式和风俗习向近代文化转型的新阶段,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惯,还拥有一批深受孔孟文化熏陶的文人士绅。据先行地带,对内地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胶澳志》载,德占之前,“胶澳学校未兴”,但这并不一、青岛文化转型的文化背景代表青岛没有

4、传统教育。清朝胶州官绅合办书院有自唐宋到明清时代,胶州便已形成较发达的商3所,分别为珠山书院、胶西书院和灵山书院,即墨业贸易和港口市镇,原属即墨县管辖的青岛村在清县也有郑公书院、崂山书院和鳌山卫书院三所,私塾光绪初年已初具规模,这里不仅拥有比较优越的自的数量更多,书院和私塾多以四书五经为教育内容,然地理环境,还有比较发达的传统农业、手工业经济对培养文人士绅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如余凯思在和航运贸易,“到1896年,青岛商号已有61家,这些《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一书中指出商号既有手工业作坊和经营土产杂品、日用百货的,的,“山东省6O的科举功名获得者和3

5、4的官员也有从事餐饮服务业和航运贸易业的,共涉及1O多出自胶州周围和北部沿海地区,这意味着这里存在个行业”oE1]青岛村分上村和下村,下村不仅有总兵着为数众多且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熏陶的地方精和其他军官的住房,还有商贩们的房子及一座建的英。”[21很好的天后宫。每到过年过节或者喜庆节日,商贩德占之前,山东有一股力量正在民间悄然活们和乡村镇民都到天后宫庙上香或者看戏听戏,各动——传教士,正是教案直接导致近代青岛社会发收稿日期:2014—03—12作者简介:潘娜娜,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副教授,历史学博士。118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JOURNALO

6、FTHEPARTYSOH00L0FCPC.QINGDAOMUNICIPALCOMMITEEN0.3,2014生变迁。当时,基督教新教在山东的渗透主要通过异”、“读左传”等等,把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两个方向,其一以烟台、蓬莱等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内溶于文章中。报纸的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启发地渗透,其二从天津南下,向山东北部渗透。据统了人们的公众传播意识,许多新鲜事物通过报纸的计,自1860年到1900年,山东全境已建立了600多宣导逐渐被人们接受,从而促进了青岛文化的发展。所教堂。其中,北美长老会和美南侵信会差会传教(二)建立新式学校,发展近代教育士在德占之前

7、就来到了青岛。1873年,长老会传教1898年8月,德国殖民当局成立学务委员会,士郭显德在胶州、即墨和崂山一带传教,仅崂山就有计划在青岛建立新式学校,发展近代教育,使外国人100余人人教。1885年,美南侵信会差会女传教士和中国人都能受教育。为了节省经费,当局把原有慕拉蒂在平度传教的前几个月中,访问了30多个村的私塾改设为小学,名为“蒙养学堂”,中德两国教师庄的几百户人家。1891年,传教士海亚西在平度县共同教学,教授课程有国文、历史、物理和德语等。沙岭村成立了“华北侵信会议会”。尽管有不少村民中学有依靠教会组织办的德华书院和礼贤书院等。成为“教民”,但在青岛开

8、埠前,基督教的传播是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