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治疗卡他性中耳炎.docx

穿刺治疗卡他性中耳炎.docx

ID:53275876

大小:13.55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02

穿刺治疗卡他性中耳炎.docx_第1页
资源描述:

《穿刺治疗卡他性中耳炎.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疗法提供:兰州西京医院:七里河区西站东路27号黄金大厦往南50米  75%酒精棉签外耳道鼓膜表面消毒3次,敏感者加用鼓膜麻醉剂,麻醉鼓膜前下方至发白,用5号长针头刺穿耳膜至中耳腔,固定针头回抽,若鼓室内是负压或有积液即有紧张感,抽出渗液并将干扰素100万U用蒸馏水稀释为0.2~0.4ml,注入鼓室内。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原则。目前广泛应用抗生素口服对症治疗。  咽鼓管咽口局部的通畅度,可影响其经软骨段管腔的开闭,调节中耳气压,使之与外界大气压基本保持平衡的功能。卡他性中耳炎时咽鼓管

2、咽口部炎症反应或机械性阻塞可导致上述调节功能障碍。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黏膜吸收,腔内形成负压,造成中耳黏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液。  如负压不能得到解除,中耳黏膜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中耳黏膜分泌增加,且当鼓室内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使咽鼓管功能障碍状况持续。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咽鼓管吹张,在发病期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医师无法把握,穿刺加注药疗法则可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穿刺是通过鼓膜前下方刺入中耳腔内,可以在不损伤中耳内听骨链及内壁结构的情况下,使中耳腔与外界大气压平衡,并无危险地抽出或引流出中耳积

3、液。曾发现中耳积液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调节免疫作用,可使中耳内炎症得以恢复。  干扰素免疫调节作用在小剂量时,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增强作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于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故应用干扰素对缩短病程或减少复发是有益的。  中耳穿刺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卡他性中耳炎所所致的中耳积液、鼓膜下陷及听力下降等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供临床医生参考选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