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探讨

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探讨

ID:5328466

大小:148.94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08

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探讨_第1页
资源描述:

《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瞄囵团匿豳⋯ant。农林工程植物病害及防治措施探讨李旭颖(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431)摘要:植物病害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植物受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作用,在生理上和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的特征。文章针对植物病害的症状及病原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防治措施。关键词:植物;病害;防治措施1植物病状种类足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长。由于产生大量锈状物而得名。锈菌是的生活病状,感病植物的外部特征。一般有以下几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病变,致使植物整株或局部史是真菌中最复杂的,有多型性

2、和转寄生现象。种类型。的形态异常。畸形主要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激素锈菌形成的夏孢子量大,有的可以通过气流作.1.1变色物质或干扰寄主激素代谢造成的。全株生长不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大面积发生。锈菌的寄植物生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颜色称J下常的畸形,常见的有矮化和矮缩。矮化是植物生专化性很强,因而较易获得高度抗病的品种,为变色。变色主要是由于叶绿或叶绿体受到抑各个器官的生长成比例地受到抑制,病株比健但这些品种也易因病菌发生变异而丧失抗性。制或破坏,色素比例失调造成的。株矮小得多。矮缩则是指植物不成比例地变小,25灰霉病变色症状有两

3、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整主要是节间的缩短。如枝条不正常地增多,形成灰霉病是被葡萄孢属的真菌侵染所造成的个植株、整个叶片或其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成簇枝条的称作丛枝。叶片的畸形也很多,如叶一类病害的总称。灰霉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可以表现为褪绿或黄化。褪绿是由于叶绿素使叶片片的变小和叶缺的深裂等,但较常见的有叶面危害多种园艺植物。不仅在植株生长期间发生表现为浅绿色;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高低不平的皱缩,叶片沿主脉平行方向向上或严重,而且在采后的贮藏、运输过程中也发生严就表现为黄化。属于这种类型的变色,还有整个向下卷的卷叶,卷向与

4、主脉大致垂直的缩叶。重。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尤其是在潮湿条件下及或部分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另一种形式不是2植物病害的病原多雨季节,灰霉病发生严重。此病可危害叶片、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是由于叶片不规则在园艺植物病害中,约有80%以上的病害茎、枝条、花和果实。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位相间形成不规则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引起的病害不但种类多,3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的杂色,不同颜色部位的轮廓是清楚的。有时,而且危害性也大。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由真菌引3.1物理防治变色部位的轮廓不很清楚,就称作斑驳。斑驳症起的病害。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

5、死、腐烂、定期进行疏松土壤以保持通气;按合理比状在叶片、果实上是常见的。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在病斑上常常有霉状例施肥;严格按要求修剪,剪前清除露水,根据1.2坏死物、粉状、颗粒状物等病征,这是真菌病害区别生长状况不同调节修剪频率;使用抗病品种。N,N是指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通常是于其它病害的重要标志。3.2化学防治由于病原物杀死或毒害植物,或是寄主植物的2.1霜霉病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防病增产效果显著保护性局部自杀造成的。霜霉病是园艺植物上危害严重、发生普遍等优点,但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杀菌剂毒坏死在叶片上常表现为坏

6、死斑和叶枯。坏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幼果和新梢。凉爽性过高,抗药性、农药残留问题严重等,这些问死斑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病害而不同,但轮廓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题影响着化学防治的发展方向,应积极开发新都比较清楚。有的坏死斑周围有一圈变色环,称引起霜霉病的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型无公害农药。为晕环。大部分病斑发生在叶片上,早期是褪绿菌科的真菌,它们是植物上的活体寄生菌,它们33生物防治或变色,后期逐渐变为坏死。坏死发生在花朵的菌丝蔓延在寄主细胞间,以吸器伸人寄主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在农业生态系统上,

7、则直接降低花卉的观赏和商品价值。叶枯胞内吸收养分。大多陆生,危害植物地上部.引中,通过调节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是指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植物叶片、果实和致叶斑和花穗畸形。霜霉菌在病部表面形成霜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枝条上还有一种称作疮痂的症状,病部较浅而状霉层。此病主要危害叶片,茎杆、花梗。的。且是很局限的,斑点的表面粗糙,有的还形成木2_2疫病3.3.1生防菌种类。①生防细菌:主要有芽~-fgq.-t织而稍为突起。植物根茎可以发生各种疫病主要是指由疫霉属真菌引起的一类病孢杆菌、假单胞杆菌和土壤农杆

8、菌等。②生防形状的坏死斑。害,这类真菌寄生性较强,多为两栖或陆生。主真菌:主要有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菌根真菌l3腐烂要引起植物花、果、叶部组织的快速坏死和腐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木霉属真菌。③放线菌: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足由烂。高湿足影响病害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