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doc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doc

ID:53289473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3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doc_第1页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doc_第2页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doc_第3页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doc_第4页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doc_第5页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doc_第6页
资源描述: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与骨折关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及与骨折关系。方法:利用徳国Siemens公司提供的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对9677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9677例标本屮大于本室正常参考范围的有608例,其中骨折患者最多(203例)。203例骨折患者中,61例出现术后增高并呈动态改变。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不仅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筛查、溶栓考核等方面,而口在骨折术前、术后血栓风险预测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D-二聚体;骨折;血栓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8-0066-02D-二

2、聚体(D-dimer)是交联型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含W-丫‘链,相对分子质量19kD,是降解产物屮的最小肽断[1]。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象征着机体纤溶过程的亢进,引起凝血系统异常的任何疾病或者疾病进展的中间过程均可出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因此,血浆D-二聚体是机体形成活动性血栓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是临床筛查与诊断血栓性疾病最常用的指标。笔者利用徳国Siemens公司提供的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共9677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其中水平升高者有608例,就升高病例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

3、方法1.1一般资料608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500ug/L)为句容市屮医院西门骨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325例,女283例,年龄1〜88岁,平均52.3岁。选择体检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4〜56岁,平均43.2岁,均无感染、肿瘤、各种慢性疾病及近期服药史。1.2仪器与试剂1.2.1抗凝管真空抗凝管(内含109mmol/L枸椽酸钠溶液0.2ml),湖南省三力实业有限公司提供。1.2.2仪器由SYSMEX公司提供的Sysmex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海手术器械厂生产的80-2型离心机。1.2.

4、3试剂德国Siemens公司提供的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1.3方法静脉采血1.8ml,与管内抗凝剂以9:1混匀,于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血浆,直接置于样品架上检测。采用粒子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D-二聚体含量>500Ug/L即为阳性。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608例D-二聚体升高的主要病种统计203例骨折患者D-二聚体升高比例占

5、33.4%,另外肿瘤患者、外伤和感染也易引起D-二聚体升高。详见表1。2.2正常对照者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比较对照组(n二25)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152.8±109.4)Mg/L,骨折术前升高组(n二203)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为(614.2±245.2)u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水解、FXTTIa活化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增高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活性增强[2]。机体的凝血和纤溶两大系统是紧密相关的,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降解沉积在血管壁上的纤维蛋白,清除已形成

6、的血栓,维持血流通畅。D-二聚体这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在正常人体血浆屮含量很低,其水平的升高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3]o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病种中,骨折居于首位,说明在骨折及进展过程中易岀现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其可能的原因:骨折发生伴随着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组织,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促凝物质,凝血系统被激活,高凝状态下还可伴局部微血栓形成,进而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表现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临床上D-二聚体升高在创伤骨科患者中最为常见,也是骨科医生较为重视的一项指标。笔者对203例骨折患者

7、的研究发现,有61例(30.0%)出现术后升高,且在术后2〜3d对血浆D-二聚体进行了连续动态监测,其中有26例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符合Owings等[4]指出在骨折早期血浆中D-二聚体升高,一般骨折后48h开始下降,72h基本消失。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对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均有重要的意义。马海梅等[5]对1334例骨科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得出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急性创伤后的一种明显临床病理反应,其在多发骨折患者中升高更明显,且当骨折数量〈5时,骨折数与D-二聚体水平呈线性相关。由此可见,术前D-二聚体水平可以辅助评价骨折创伤的急、慢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