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人本化趋向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人本化趋向

ID:5329659

大小:805.4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人本化趋向_第1页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人本化趋向_第2页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人本化趋向_第3页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人本化趋向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人本化趋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7年第3期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5月No3,2007QinghaiSocialSciencesMay,2007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人本化趋向郝潞霞摘要西方管理思想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关注人的层面上,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古典管理将人视为物;行为科学管理开始关注人性;现代管理重视经营战略、组织设计等硬性因素,再度忽视人;当代管理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导向为根本管理手段,开启了西方人本管理新境界。通过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看出,人本化趋向是管理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实行人本管理既是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对管理科学与实

2、践的必然要求,更是人类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日趋合理进步的重要体现。关键词西方管理思想;演进;人本化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38(2007)03002804纵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化历程,可以发现,管理日益冲破见物不见人的狭隘视野,越来越关注人,实现了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既是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对管理科学与实践的必然要求,更是人类自我认识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日趋合理进步的重要体现。一、古典管理:将人视为物在科学管理理论诞生之前,管理处于经验管理

3、阶段。这时,管理还只是一种个人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人们对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非理性的感性认识阶段。以泰罗制为主体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标志着科学开始代替随意、理性放逐经验,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效走向高效。但是,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在对人的管理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一方面,古典管理理论把企业中的人看作经济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据此建立起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把人看作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把人看作目的本身,人被视为是纯粹的一束欲望,只讨论人性的最低级本能物的欲望,而对人的自重和自

4、尊根本不予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古典管理理论勃兴的直接动因就在于解决当时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不熟练、随意性或指挥不当所造成的低效率和浪费,所以,它的主要任务是追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手段。因此,从思想内容上看,古典管理理论存在着客体至上的偏颇,管理者在把握企业中人与物的关系时,其着眼点和立足点一般都在管理的客体方面,如工作条件、工作行为等标准化研究,以及组织结构的科学性探讨等。即使涉[1]及到人,也是抽剥了人的主体性,将人置于客体地位关照和对待。二、行为科学管理:开始重视人性人际关系理论及其延长线上的行为科学,突破了古典管理理论将工人视同机

5、器的延伸、漠视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局限,把人的因素放到了首要地位,打开了人的社会性研究的大门,使人性第*本文系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项目国家企业人本管理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06RC039)的阶段性成果。28一次受到较大尊重。由此,企业管理思想开始由传统的物本位转向人本位,实现了管理思想演化进程中的第一次重大转向。其一,开始对企业中人的一般属性进行探寻。针对泰罗经济人假设,梅奥提出了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是作为某一集团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除了基本的物质经济需要之外,还有心理和社会交际等方面的需要,人工作的主要

6、动机是社会需要以及通过与同事之间的交往获得认同感、归依感,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逻辑的力量,而是情感的力量。其后,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的几乎所有理论,都是顺延着社会人或对经济人的批驳展开的。为了弥补[2]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及自我实现人假设过于简单化和过于一般化的缺陷,在充分考虑到人性、工作性质、组织情境等管理过程本身固有的复杂性后,沙因提出了复杂人假设。他认为,不仅是人们的需要与潜在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年龄与发展阶段的[3]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所处境遇及人际关系的

7、演变而不断变化的。正是这种多角度的对人性的剖析和透视,丰富了管理学对人性的认识,为有效的管理提供了人性依据。其二,探索需要理论,对人的工作的内在动机进行剖析。需要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因素和动力,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开始通过对人的需要进行分析,探索激发人工作的内在动机。其中,马斯洛明确提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4]层次构成,并认为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虽然可以同时并存,但只有在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较高一级的需要对于推动人的行为才有意义。尽管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看作

8、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明显地忽视了人的需要的社会性质,否认了社会环境对于人的需要的影响,存在很大缺陷,但他开始从人的需要的角度探索人的动机,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进步。赫茨伯格在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