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生物 考点命题角度预测练习 考点8 植物的水分代谢 命题角度1 水分吸收的原理.doc

2012高考生物 考点命题角度预测练习 考点8 植物的水分代谢 命题角度1 水分吸收的原理.doc

ID:53308537

大小:30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3

2012高考生物 考点命题角度预测练习 考点8 植物的水分代谢 命题角度1 水分吸收的原理.doc_第1页
2012高考生物 考点命题角度预测练习 考点8 植物的水分代谢 命题角度1 水分吸收的原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2高考生物 考点命题角度预测练习 考点8 植物的水分代谢 命题角度1 水分吸收的原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命题角度1水分吸收的原理1.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如下图表示透折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考场错解]C没有认真审题,习惯性地将透析袋体积与时间的关系选为答案,而没有进一步推理并按要求选择其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和识图能力。透折袋内盛的是蔗糖溶液,与烧杯中的蒸馏水之间存在一定的浓度差,则水从烧杯向透折袋内渗透的比水从透析袋向烧杯内渗透的多,使蔗糖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小。[对症下药]B2.如右图所示,将3条长度、体积都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分别放在甲、

2、乙、丙3个试管内,过1.5h后,取出马铃薯条观察其变化,并回答:(1)各试管中的马铃薯条体积有何变化?并解释原因:甲管中的薯条体积_________________,因为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蔗糖液浓度,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______________。乙管中的薯条体积________________,因为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外界清水,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丙管中的薯条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

3、__,因为细胞液内水分与外界空气不发生渗透作用,而在密封的试管中的薯条与空气中的水分虽发生扩散作用,但对薯条体积变化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2)丙试管中的马铃薯条在本实验中起____________作用。(3)上述实验说明了_______。[考场错解]略]不能正确利用渗透原理解题而错答。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时,水分就会通过原生质层向浓度高的一侧渗透,造成细胞吸水或失水。甲试管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将失水,使马铃薯条变短;乙试管

4、中,由于蒸馏水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造成细胞吸水,使马铃薯条变长;丙试管中的马铃薯条的长度则基本保持不变,因为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这块马铃薯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对症下药](1)缩小小于失水膨胀大于吸水不变不明显(2)对照(3)当外界溶液的农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专家会诊(1)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重点要掌握发生渗透的前提条件,即有两种溶液体系M1、M2,中间有半透膜隔开(构成渗透系统),就能发生渗透作用。当溶液浓度时,水分就通过半透膜由M2流向M1,当溶液浓度时,水流方向相反:当时,

5、则为动态平衡。成熟植物细胞连同外界溶液正好符合两种溶液体系(细胞液和土壤溶液)和一层半透膜(原生质层),故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但不管是吸水还是失水,水分总是由相对含量多的地方通过半透膜流向相对含量低的地方,即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2)注意比较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异同-2-用心爱心专心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肠衣等)。能否通过半透膜往往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生物膜,由于膜上具有载体等结构,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

6、,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当细胞死亡时,细胞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因此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是两类概念不同的膜。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都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它们的不同点是:只要分子比半透膜的孔径小,就能通过半透膜;而对选择透过性膜来说,即便是小分子,只要不是细胞所要选择吸收的,也不能通过。(3)注意比较吸胀吸水与渗透吸水吸胀吸水是指细胞在形成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原理是吸胀作用,当大分子的淀粉粒和蛋白质等呈凝胶状态时,这些大分子之间有大大小小的缝隙。水分子会迅速

7、地以扩散作用或毛细管作用等形成进入凝胶内部,具有极性的水分子与亲水凝胶结合起来,使其膨胀,这种现象叫吸胀作用。原生质凝胶的吸胀作用的大小与该物质的亲水性大小有关,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因此大豆种子(含蛋白质多)比玉米种子(含蛋白质相对少)的吸胀作用要大,干燥的种子吸胀作用的力量相当大,人们用大豆等种子填入岩石裂缝中,灌水以后,大豆的吸账力可使岩石崩裂。植物细胞形成液泡以后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这两种吸收方式及变化是考点之一,如小麦根尖四部分结构:根冠(具液泡)、分生区(液泡尚未形成),伸长区(液泡

8、由小变大由多变少),成熟区(具液泡、具根毛、吸收面积大),其主要吸水方式依次为:渗透吸水、吸胀吸水、以吸胀为主→以渗透为主、渗透吸水,应当注意:具有液泡的细胞主要靠渗透吸水,其次靠吸胀吸水。考场思维训练1以下哪种情况会发生渗透作用①干种子萌发时的吸水②萎蔫的青菜放进清水中变得硬挺③根毛细胞吸水④水由气孔进入外界环境⑤插在花瓶中的玫瑰花枝由瓶中吸水⑥洋葱表皮细胞放在盐水中发生质壁分离⑦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