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应用治中风偏瘫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应用治中风偏瘫

ID:5331240

大小:147.2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应用治中风偏瘫_第1页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应用治中风偏瘫_第2页
资源描述: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应用治中风偏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576·光明中医2013年12月第28卷第12期CJGMCMDecember2013.Vol28.12【针灸探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应用治中风偏瘫韩虹虹崔卫东王伟摘要:目的观察“从阴}l阳、从阳『阴”理论中之巨刺法加滞针手法对住院期间中风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提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采用“从阴}I阳、从阳gl阴”之巨刺加滞针手法,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针刺法。均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上肢为91.2%,下肢为98.2%,与对照组的上肢为72.7%,下肢为81.8%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2、0.叭)。结论“从阴}l阳、从阳j阴”之巨刺法加滞针手法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关键词:中风偏瘫/针灸疗法;肌力;从阴】阳、从阳l阴之巨刺;滞针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3.12.058文章编号:1003—8914(2013)一12—2576—02中风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致残、第三致死的疾病之1.2.2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无法正确回答或动作一。对于中风偏瘫患者,越早进行针灸治疗,症状好转示意回答“是”或“否”等简单问题者。②有危及生命越快,机能缺损越少,此已被广大医者所接受。鉴于目体征者。③病情较轻,偏瘫肢体肌力上下肢同时在

3、4前现实情况在有限的住院期间内,探索快速高效的针级以上者。④偏瘫肢体重复发病及双侧瘫痪者。⑤病刺方法治疗中风偏瘫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以“从史超半月以上者。⑥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病,心房纤颤等之外的其它疾病者。巨刺方法,以先针刺健侧肢体,后针患侧肢体并施加予2治疗方法滞针手法治疗偏瘫患者,对肌力的提高观察效果明显,2.1治疗组(“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应用之巨特介绍如下。刺法加滞针手法组)穴位,上肢:内关、肩髑、臂膈、曲1资料与方法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泉。下肢:委中、环跳、髀关、1.1一般资料全

4、部病例均为我院2007年12月~风市、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操作2012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根据症状、体征、脑方法:先针健侧肢体穴位(前三天),得气后,捻转数部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施行抗凝、扩血秒,后采用滞针手法,即向右单向旋转针柄,产生滞针管、活血化瘀以及对症治疗,同时请针灸科会诊进行针情况后拔针(不留针)。然后取患侧穴位,上肢取内灸治疗。112例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关,下肢取委中,针刺得气捻转数秒后,采用滞针手法,疗组(“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应用之巨刺法加滞针手不留针,其它穴位针刺得气捻转数秒后仍然采用滞针

5、法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其中治疗组57例,男手法,留针,时间约为30min(期间行针1次,仍采用滞36例,女2l例,年龄最小4l岁,最大76岁,平均58.9针手法)。拔针时,向右单向旋转针柄产生滞针后拔岁,其中脑梗死45例,脑出血12例;对照组55例,男出(如果向右旋转幅度过大,不能拔出,可轻度向左旋33例,女2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平均59.2转后拔出)。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岁,其中脑梗死43例,脑出血12例;两组患者病史均2.2对照组(常规针刺组)穴位:同治疗组。操作在3~14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方法:取患

6、侧穴位,上肢内关、下肢委中,均针刺得气具有可比性。后采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捻转数秒后拔出,不留针,1.2纳入或排除标准其余穴位针刺得气后均采用常规平补平泻手法,留1.2.1纳入标准全部病例均经神经内科医生根据针30min(期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验、CT或MRI检查而确诊的一疗程。病人。两组患者共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3疗效观察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中风症”的诊断标准。3.1疗效评定标准3.1.1肌力评定标准参照新世纪课程教材《神经病作者单位: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针灸科)

7、(新乡学》,采用0~5级的六级记录法。0级:完全瘫痪。1453000)光明中医2013年12月第28卷第12期CJGMCMDecember2013.Vol28.12·2577·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乎?”故针刺气血流畅的健侧经络穴位旨在调气通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3级:滞,引邪祛病,从而有助于患侧经络疏通,邪去正安,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气血条畅。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5级:正常肌力。滞针法(滞针术)是在古代搓法的基础上发展而3.1.2疗效评定采用积分法提高肌力级数=治疗来的。搓

8、针法是指医者持针单向搓转针柄,使肌纤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