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熟练_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kdh

我国熟练_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kdh

ID:5335327

大小:231.5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8

我国熟练_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kdh_第1页
我国熟练_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kdh_第2页
我国熟练_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kdh_第3页
我国熟练_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kdh_第4页
我国熟练_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kdh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熟练_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kdh》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期总第117期山东财政学院学报No.1Vol.1172012年1月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FINANCEJan2012我国熟练、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周申,张亮(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摘要:根据Sato的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模型,应用Kmenta的直接估计法对二级CES函数展开进行岭回归估计。随后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岭回归估计。研究发现使用张军(2004)、单豪杰(2008)两种资本存量数据,二级三要素CES函数、Translog生产函数模型,替代弹性

2、估计结果均显示我国熟练、非熟练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约为1。关键词:CES生产函数;岭回归;替代弹性;Translog函数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1-0014-08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束缚经济增长的制度障碍得以逐步消除,我国经济步入稳定快速增长时期,就业量随之稳步增长。由于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平衡,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长超过就业增长,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随着经济的高增长产生高失业现象,失业问题和劳动供给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上看,劳动力供给不是整体性

3、短缺,而是结构性短缺。企业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远大于供给,而低端简单劳动力因替代性强而不被企业重视,工资水平仍旧偏低。近年来沿海地区频频上演“用工荒”,一定程度上也是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对熟练劳动力争夺的的结果,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吸引农民工返乡回流。对熟练、非熟练劳动间替代弹性的研究在宏观经济领域有重要的意义。估算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之间[1,2]的替代弹性可用来说明工资的变化多大程度上是由对熟练劳动的相对需求上升引起的。Acemoglu、Katz[3][4][5]和Murphy研究了熟练劳动相对工资的上升所引致

4、的问题。Klenow和Clare、Hendricks研究发现各种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人员之间的替代弹性的差别可以解释不同国家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熟练劳动教育回[2][6]报率的上升也是由熟练、非熟练劳动间的替代弹性所决定的。Acemoglu、Autor和Katz等人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偏向熟练劳动还是非熟练劳动以及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教育回报率的作用也需要熟练、非熟练劳动[7][8]两者间的替代弹性。Acemoglu、Ciccone和Peri指出一国正经历快速的偏向熟练劳动的技术进步,会导致熟练劳动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

5、上升。即使由于熟练劳动工资太高,工厂用非熟练劳动将熟练劳动替代,熟练劳动的相对需求曲线随着相对工资的上升而下降,熟练劳动相对工资的增长也可能会使熟练劳动的相对就业[9]同时增长。Hamermesh指出当涉及到应用熟练劳动的相对就业和工资来计算相对需求曲线的斜率时要特收稿日期:2011-10-1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国际贸易、FDI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08JA790071)作者简介:周申(1970-),男,四川成都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要素市

6、场;张亮(1986-),男,安徽芜湖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发展、国际经济学。14第1期周申,张亮:我国熟练、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别注意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目前,国内关于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之间的替代弹性还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而测算我国的熟练、非熟练劳动的替代弹性的研究文献很少。本文利用我国省际1990-2007年间面板数据,估计了熟练、非熟练劳动[10][11]的替代弹性。采用Sato的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模型,应用Kmenta直接估计法,对二级CES函数展开后进行岭回归估计。Transl

7、og(超越对数)函数的替代弹性可以随着相对供给的变动而变化,本文采用超越对数(Translog)生产函数模型,对Translog生产函数进行岭回归估计,计算得到1990-2007每年的替代弹性[12][13]系数。由于我国资本存量是估计所得,因此采用张军、单豪杰这两种国内研究较为认可、使用比较普遍的资本存量数据来分别估计回归,检验估计结果是否稳健。本文以下部分的结构安排:第二部分是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理论模型;第三部分是对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模型的估计展开方法;第四部分为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第五部分为岭回归估

8、计结果;第六部分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及对其的估计结果以及与国外学者研究结论的比较;第七部分为本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二、理论模型[14][10]Arrow,Chenery,Milas,Solow等1961年提出两要素CES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Sato提出二级多要素生产函数,本文采用Sato的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模型假定为Hicks中性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