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

ID:5337921

大小:713.2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8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_第1页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_第2页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_第3页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_第4页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35卷第6期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01.35No.62011年11月J·mmalofXiangmnUnivem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v.,2011“华语电影诗学的多维呈现”专题研究(笔谈,3篇)主持人语:近年来,华语电影日益发展成为全球文化生态中的独特景观,受到各界持续关注,相关研究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引发了不同立场、不同视角的观点的对话、协商,甚至碰撞。其中议题,涉及经济、文化,乃至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层面。必须看到,电影虽为产业,但终究是一种产业化的符号生产,

2、不能抹煞它作为社会性象征活动的规则与意义。因之华语电影的全球流通,既关涉中国人如何借此塑造和审视自我,也关涉他人如何“想象”中国,是一个借助作品的“能动创造”过程,在经济利益驱动和社会经验规约之外。仍受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审美趣味的引领。因而,对华语电影进行诗学的观照,甚至建构“华语电影诗学”,就不仅是当前华语电影研究的必有向度。而且是构建华语电影研究的整体视野,进而促进华语电影品质提升的研究范式。当然,这样的电影诗学就不再是局限于文本的内在性阐释,而必然是一种以审美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这里刊出的三篇文章,就可以视为“华语电影诗学”命意

3、的多维呈现。有的紧扣“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这一核心理论问题,将之纳入比较文学视野审视,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构华语电影主体性,以之为跨文化实践和对话的基础,提倡以审美为中心展开跨学科比较研究,以之为深化华语电影主体性研究的前提。有的从华语电影进军海外市场的现状出发,摆事实、列数据,以信而有征的资讯揭示华语电影在拓展海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构想可行的解决策略,是针对华语电影的产业性特征所作的务实研究。有的则回归文本,以几位“作家型”导演的武侠片为例,揭示其中的叙事策略转交,探讨他们在电影创作上的可取之处,以此为华语电

4、影的全球推广提供借鉴。三篇文章的入思角度有别,立论也不尽相同。但都立足全球化跨文化交流的现实情境,以推动华语电影研究的深入和华语电影生产的发展为旨归,希望以此引起读者进一步的关注和思考。【蒋述卓)摘要: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近30年的华语电影研究存在主体性和审芙性的不足。因而。华语电影诗学应坚持以审芙为中心。从芙学、文化和产业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华语电影的独特类型、主题模式、文化传统、身份意识、审芙传统、产业模式等进行总体的和整体的研究。因为存在迎合西方、片面追求票房和偏重散点运作等方面的问题。华语电影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理想。我们

5、应立足华语社群,重点发掘泛亚电影市场;积极培育产业链;成立。竿语电影产业集群”。讨论李安等的武侠电影的成功之处。是一个关乎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问题。(卧>等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叙事策略的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刀光钏影生活的奇现化呈现,而是通过叙事主旨的。去江湖化”、叙事方式的个性化和叙事内容的人文化,策动了一场华语武侠电影叙事策略的变革。关键词:华语电影诗学;比较文学;牟语电影产业;海外市场;武侠电影;it事策略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华语电影诗学的整体建构。蒋述卓,郑焕钊(暨南大学中文系,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

6、10632)中图分类号:10—03;J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1)06-0069-07随着20世纪80年代两岸三地华语电影在国际影坛的集体崛起,人们日益意识到,尽管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以及海外华人的地理边界、政治背景、经济体制、国籍身份不同,但是由于相同的语言文化,·收稿日期:2011一cr7一∞作者简介:蒋述卓(1955一)。男,广西桂林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焕钊(1984一),男,广东潮州人.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批评理论和中国近现代文论研究。基金项目: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

7、基地创新团队项目“世界华语电影诗学”研究成果之一。万方数据华语电影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传统,使得这批不同制度下产生的电影能够呈现出相似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内涵。这种文化经验使它不同于任何其他语种的电影,在电影这种具有跨文化特征的全球文化生态中,显示出它的独特性。文化全球化日益加速的现实背景。以及关注后殖民、族裔差异和文化身份的文化研究的学术趋势,使得华语电影的全球本土性和文化政治的意义,受到人们较为集中的关注:本土学者借助文化研究的视野来探讨华语电影的文化身份、文化政治和文化战略等问题;而西方学者则借助华语电影来观察作为他者的中国,并用以

8、构建异域的文化和政治形象。华语电影因此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显示出它强大的学术生命和现实意义。华语电影的生产和研究典型地体现了全球化时代文学(从开放的文学性意义上言)的跨文化、跨地域、跨媒介、跨学科实践的新趋势,体现了当今文化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