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节能技术实践与探索

泵站节能技术实践与探索

ID:5338631

大小:351.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泵站节能技术实践与探索_第1页
泵站节能技术实践与探索_第2页
泵站节能技术实践与探索_第3页
泵站节能技术实践与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泵站节能技术实践与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XINNONGCUN2012.02泵站节能技术实践与探索周立胜(余姚市农村水利管理处,浙江余姚315400)摘要:对我市近年来泵站节能技术实践与探索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设计质量关,吸取先进经验,创新设计理念,因泵制宜,按概勘要求,经多年泵站建设实践经验结累成果,提出了泵站节能技术新途径,分析了我市灌排泵站优化设计和实践节能新技术,提出了实现泵站节能从基础开始的措施建议。关键词:节能技术泵站优化设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精神,围绕泵站新建、更新改造工作,以优化设计质量,节能增效为重点,结合余姚市排灌泵站建设,对泵站节能增效方面的新

2、技术、新设备、优化设计方案等成果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整理,制定了泵站节能技术推广行动计划,以节能理念指导泵站建设,逐步推进泵站节能,以实现泵站节能和安全运行。一、创新设计理念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灌排泵站建设投资力度逐步加大,泵站技术包括节能技术研究取得了新成果,主要从基础工作为着手点.转变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方案。根据泵站设计规范、小型泵站没计改造技术为理论基础,结合多年来在泵站新建、更新改造以及泵站在投入运行工作中,对不同设计的泵站,同型号的水泵,叶片安放角相等的情况下,对装置效益时常观测检测记录,经实践探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经验进行结累,并

3、在下步设计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成效与节能。在设计实践过程中主要改进方案进行简要阐述。二、节能型水泵轴流泵主要是我市以排涝为主兼顾灌溉的泵型,轴流泵主要类型分别为ZLB型分体式轴流泵,WZL型圬工轴流泵,ZLB—DP型单基础轴流泵,QZB型潜水轴流泵等四类型。余姚市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初,排涝泵站安装的泵型为ZLB型分体式轴流泵,该泵当时通过几年的运行和使用情况,主要存在下列缺点,水工建筑要求高,根据本地实际使用状况,泵本身存在问题是“高、大、小、难”即扬程高,配用功率大,流量小,维修困难。事后逐步在新建、更新改造过程中选型为WZL型圬工轴流泵

4、,该泵当时在建设过程中所选该泵型主要根据各圩区实际排水扬程调查,水位差一般在1.7m以下平均流量1.5m。/s以上,配用功率小。维修相对方便等优点,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把原ZLB分体式轴流泵逐步进行更新改造,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为了节约建设投资,把原泵站进水室、泵安装层、电动机安装层等进行更改,把原ZLB泵配用电动机改后用于WZL圬工轴流泵,对其他工程主要为维修整改,这样既节约了更新改造投资,同时提高了泵站效率。但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非耕地、旱地面积的增加,圩区雨洪调蓄能力降低,在雨天径流量也相应增大,只使外河水位在日雨量100ram以上升高较快

5、。特别在梅汛期与台汛期两个时段,外江水位升高明显,如遇到风、潮、雨三碰头时段,外江水位短时壅高更为明显,内外水位差超过圬工泵的极限扬程。使该泵在圩区排水中难于发挥较好作用,由此对圩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损失。针对已存在问题,如何选好泵型把在泵站建设中的关。因为在泵站建设中,泵是泵站的心脏,所以必须选好优秀水力模型节能型水泵。首先对各圩区,特别是易受灾圩区的情况调查,经分析论证探讨,内外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考虑到圩区内经济作物耐淹程度与排渍要求,另一方面预估外江在最不利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水位壅高至接近警戒值或超过警戒值以上高程的可能性,经综合考虑,科学分析

6、论证,总结原泵站泵型的不足点,(一般设计扬程不超过2m),经现场踏勘,我市约有2/3的泵站圩区排水要求提升至3m左右,根据该扬程,同时与圩区内的种植以及发展预计等综合因素同步考虑。泵的选型首先必须满足设计扬程的要求还须满足圩区在lo年至20一遇雨量情况下当天暴雨当天排出的要求。三、泵站水工建筑泵站工程建设与其他水利工程相同点在基础,一般通过勘测、钻探、计算分析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设计。泵站如何提高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须经综合考虑。根据笔者长期从事该项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累,对前所建的泵站装置效率低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咨询了解,对不同设计的泵站在

7、事后运行中的观测,总结了以下几点设计建议:根据《泵站设计规范》97版以下简称97《规范》第7.2.1条规定。泵站前池布置应满足水流顺畅、流速均匀、池内不得产生涡流的要求,宜采用正向进水方式。正向进水的前池,扩散角不应大于40。,底坡不宜陡于1:4。第7.2.2条规定:侧向进水的前池,宜设分水导流设施,并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所以按《规范》要求与实践的探索,对泵站前池、迸水流道至进水室在设计时制订了以下几点方案。1.进水室底面坡降比对已建泵站正向进水的前池进水流道进水口至进水室底坡根据不同比例进行观测,一般以1:8—1:10为适宜,这里由于圩区内河的各

8、类因素。如底坡相应较陡的泵站中当水位降到水泵最低下水位上限时,进水流道进水口至进水室由于坡度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